我国铁路是靠客运和货运两条腿走路。自前两年铁路进行客运组织改革后,目前正筹划全面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应该说是铁路自我突破、轻装前进的又一重大尝试。笔者认为,铁路既然要改革不妨步子更大一些,将原来一些根深蒂固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弊端彻底根除。
曾经有人比喻铁路是计划经济下的“最后一个堡垒”,最难攻克。铁路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凡国家关键时期的运输保障必定是铁路!今年“两会”撤并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使铁路走出计划经济的牢笼,使铁路焕发新一轮的发展活力,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铁路体制改革的关心和重视,又体现了铁路改革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事实上,要使铁路这艘超级航母乘风破浪,驶入正确的航道,既要有革新鼎故、大刀阔斧的决心,也要有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舍此别无他途。
铁道部从1949年成立,一路走来在历史上留下一段辉煌。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铁路实现了较快发展,已分居世界第二、第一的铁路营业里程、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基本保障了国民经济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容抹去的,全路员工为此长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存在政企不分体制上的种种弊端,资源配置效率低,也制约甚至妨害了铁路的良性发展。中国铁路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因为原有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近年来,原铁道部也一直有所尝试进行政企分开,先后剥离了工程建设、院校和政法等单位,将铁道系统的340万职工缩减为200万,但对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虽然此前曾多次研究铁路总体体制改革方案,但因阻力重重,还是未能攻克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铁路行业陈旧的东西愈显突出,越来越束缚铁路的发展,铁路职工就是再努力再吃苦,也无法扭转政企合一的体制弊端,致使铁路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因此,从政府到民间要求铁道部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这次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就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运输业发展趋势和各方诉求的正面回应,体现了政府推进铁路改革的决心。
当然,铁路改革很难做到只要一政企分开就立竿见影,就能马上解决一切制约发展的问题。因此,铁路要发展,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持续的改革予以保障,既要有勇气大胆迈出去,还要做到稳步推进;既需要国家的支持,又需要社会的推动,还需要铁路系统自身继续努力。
值得庆幸的是,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大胆地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继续深化客运组织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主动面对市场,改变以往“等上门”的做法,转变为“找上门”去服务。另一方面,全面实行网上受理、化繁为简、有货就装、一口价销售,最大限度方便货主。再一方面,实现由“站到站”到“门对门”的全程物流服务,不断拓展货运产品,大力延伸服务链条,推动我国大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
众所周知,运输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完整和质量更优的运输服务过程。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都是部门分设,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职责交叉、资源浪费,行政效能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没建立完整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存在单兵作战的现象,铁路只能“站到站”,水运只能“港到港”,空运只能“场到场”,单一的运输方式,仅仅占有单一的运输市场,而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链条。铁路单方面也曾多次提出运输的“善后”服务、“延长”服务和“完整”服务,但实施得并不怎么理想。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将运输业变成了多种运输方式共享的立体型产业、完整型产业,通过深化改革和深层整合而达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共赢。否则,全社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成为物价的重要推手之一。随着铁路并入交通部,以及铁路深化货运组织改革,涵盖“公、铁、水、空”的大交通运输体系呼之欲出,如果各种联运方式有效推广,降低物流成本,将为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运输方式都主动或被动地要加长自己的短板,强化自己的弱项,这样中国交通运输才能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