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电梯“吃人”事故频发,这当中除了意外还有人祸。日前,深圳罗湖区鹏程医院实习护士乘电梯被夹身亡的事故原因终于公布,此事系维保人员违规使用润滑油所致。
就在上周末,记者走访了杭城多处公共场所电梯,了解公共电梯的运行情况。业内人士披露,电梯维保不到位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而就在前天,备受关注的杭州新江花园电梯配重铁离奇失踪案也终于告破,两名电梯维保人员偷走了配重铁。
在电梯维保界,究竟有哪些乱象?
昨日,在电梯维保业从业10多年的业内人士W先生及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的主任李忠,给我们揭开了这个市场鲜为人知的一幕幕。
说到电梯维修,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电梯的构造。
简单地说,电梯由八大部件构成,但每一个部件又都相对独立,如果出了问题,只要更换相应部件,其余仍能正常使用。
但除了这些大动作,平日的检修还有不少“小手术”,例如加润滑油、调整零件位置。这些事不论大小,都要手工完成。这就说明,电梯维保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着电梯维保的质量。
记者采访的这名从业人员W先生,从最简单的基层做起,一步步到了现在的管理层。
W先生在电梯维保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电梯刚在杭州普及时,他就已经入行了。
在他看来,造成目前电梯维保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维保工人水平良莠不齐。
“从国外来说,特种设备的工人属于高级工种,培训严格,有些国家学成要三五年。”
但目前我国的电梯维保工人主要分成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以及一些半路加入的培训人员。
“现在的流程一般先是企业内部培训,这个是持久性的,在这个期间可以跟着师傅出去做小工,满一年后参加考试,如果通过获得上岗证,就可以独立操作了。”
但在W先生看来,要想成为独当一面的电梯维保工人,至少要跟着一个水平不错的师傅学两年,自己本身还得勤奋上进。
“十几年前,电梯数量不多,徒弟就是跟着师傅一步步学的。可现在生意不好做,如果你那么长时间不能单独出去工作,公司怎么可能长期出那么多钱养着你?所以,有不少人都是刚一拿到证书就独自出去工作的,尽管他并不违规,但技术是否过硬,就很难说了。”
此外,电梯维保工人培训周期很长,也让选择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队伍质量。
“这一行虽是技术活,但刚开始每个月2000元都挣不到。同时,又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承受很多风险,很多人都不愿意干。”
人员选择性减少,一些公司为多接业务,只能降低人员准入门槛。
“这不光光是小公司、大公司的区别,全国的电梯维保行业都面对这样的困境。”W先生说。
问题一
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造成以上种种的原因,还是市场激烈竞争造成的恶性循环。
“现在市场上的维保单位有大有小,大的公司底子厚,利润薄也许还能撑一阵子。但小公司如果拉不到生意,要不了多久就会关门。”
如果还想吃这门饭,那么降低价格抢生意自然成了必然。
李忠举了个例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都市枫林55台电梯停运,我去开过现场会。新的物业公司去年接手后发现,这些电梯之前五六年都没有检修过,现在要彻底修好,需要75万元费用。”
但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业委会觉得太贵。
“说实话,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了。一次性修出75万元费用,乍看之下确实是高。但综合之前电梯的维修情况,有些公司报出三四千元一台的维修价格,那绝对是压低价格恶性竞争。”李忠表示。
正因为有了这种现象的存在,那些本就被收不齐物业费困扰的物业公司,自然而然会选择出价更便宜的维保企业,“小区物业的原则是,只要不出问题就好。但事实上,除了电梯维保人员知道维保质量好坏外,物业又怎么可能知道?”W先生说,电梯维修基本是纯手工活,要降低成本,只用两种方法,“要么在检修过程中压缩工时,减少人工费用,要么就是尽量减少零部件更换,旧部件翻新一下或者换上使用期很短的劣质产品,修修补补凑活。”
李忠说:“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人们在使用时不能想当然,维修更不能马虎,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问题二
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既然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有更专业的管理人员投入,但恰恰在这一方面,如今也有所欠缺。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主任李忠剖析了这一现象。
“照理说,如果是电梯房小区,那么管理机构(多为物业公司)需要专门配备一名电梯专员,这些人需要对电梯有相关知识,能够大致辨别电梯一些细小的毛病,这样至少能起到监督排查的作用。”
但通过这两年的调查以及跑救援现场的经历,李忠发现,这类人员几乎每个小区都不足。
“高档小区有个保安部,里面可能会有人对这块有所了解,但其他一些小区很多都是一个师傅负责水电煤气管道各种工作,还兼职保安,临时管理一下电梯检修,根本无法保证电梯维保的质量。”
而这也解释了杭州电梯应急救援的一个尴尬现实:使用频率更高的公共设施电梯故障率,远低于小区内电梯故障率。
“因为医院、商场都有一个部门专门管理电梯,但居民小区管理力量明显不足。”李忠说。
问题三
价格竞争造成维保企业缩减成本
尽管电梯维保市场存在这样那样的乱象,但杭州市有关部门已经看到了症结所在,并作出了许多应对之策。
比如,成立96333杭州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热线,就是一个开始。
李忠说,这条热线,并不仅仅是救援,更是对每一家电梯维保企业的紧箍咒,并希望能通过这条热线把杭州市场规范之路一步步走下去。
“据我了解,南京现在有大小维保企业200余家,广州达到了近300家。两年前,96333刚成立时,杭州有97家,现在已经减少了15家。”
而在这些退出的企业身上,李忠总结出了许多通病。
“首先是救援速度慢,到场时间长,另外还有修好的电梯经常过不了几天又出事情,人员技术不过关,大量出现事故,甚至导致人身事故。”
杭州两年未准入
新的电梯维保企业
另一个数据是,这两年杭州没有新增一家电梯维保企业。
在李忠看来,过多的企业是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并最终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根源。“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至少是一杆秤,通过对每家公司的服务质量来说话。”
李忠说,96333对电梯维保公司的大致考核流程包括,接到电话后5分钟是否能出发、30分钟以内是否能到场、维修检测质量如何,甚至还包括有没有在每台电梯内张贴96333标志。
“拨打我们热线,不单是求助,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电梯故障信息传递给我们,我们可以备案整个救援过程,这也是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
除此以外,李忠还拿出一份杭州所有电梯维保公司的专线名单。
“这是专门和我们联系的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有人接听,因为电梯事件24小时内都可以发生,必须保证每家公司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情况。”这路电话能否畅通,反应速度如何,也成了考核一家电梯维保公司的标准。
“去年开始,杭州还对电梯公司进行了星级评点,用最直观的等级来评价维保公司。其中我们96333热线的备案情况在其中占一个大头。如果你做得不好,你的等级就不会高,居民看在眼里,就不会选你。这也是监督电梯维保公司加强自身管理的手段。”
李忠说,这其中不少举措在全国都是首创的,但要想彻底规范整个市场,还需要更多努力。
“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这块工作,现在已着手研究关于老旧电梯的使用维修办法了。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措施出台。”李忠说。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
今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新出台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要求。其中提到,要建立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电梯维保体系。积极推动由电梯制造企业或其授权的单位进行电梯维保,电梯制造企业要为其授权的维保单位承担责任并对维保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建立由电梯制造企业对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承担主体责任,并对电梯的质量安全终生负责的新机制。同时,提高电梯维保单位的许可准入门槛,建立维保退出机制,推进专业维保单位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