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停建铁路纷纷复工,铁路投融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未来基建投资的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有望加大,铁道部也加紧通过发行企业债等方式筹资,但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铁道部负债率居高不下等原因,各方都在疾呼拓宽铁路建设投融资渠道,从根本上缓解铁路建设资金之难。
我国高铁盈利能力目前并不如人意,已投入运营的几条高铁普遍亏损,其中包括上座率最高、线路最繁忙的京沪高铁。由于我国高铁建设实行超前发展的战略,上座率低、涨价难的状况短期内将难以改变,高铁盈利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多元化融资的最大障碍。
实际上,高铁建设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比如在美国,高铁投资运营采用政府与私营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在铁路建设前期,政府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支持,由于高铁盈利前景难测,高铁修建往往在巨大的争议中搁置。
铁路多元化融资未来的看点是民营资本进入货运领域,而就包括高铁在内的客运来说,其多元化融资困局的突破口有二:一是借鉴海外“地铁+物业”的联营模式,即将铁路建设、运营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香港地铁修建即采用此种模式,日本新干线扭亏为盈也得益于后来周边商业地产的综合开发。但由于铁路建设、运营及土地出让,在我国分属于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土资源部管理,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将是一个难题。二是居民收入逐步提高,高铁上座率和票价上涨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高铁依靠自身盈利对资金产生吸引力,但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尽管政府主导型投资模式因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弊端近年来屡遭诟病,但就高铁投资来说,政府角色将难以淡出。我国铁路建设目前主要的模式是铁道部出资与地方政府出资相结合,地方政府目前主要依靠土地财政来解决资金困难,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盘活铁路周边的土地资源,实现“以地养路”。如果多元化融资难题未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压力势必会因此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