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35家航空公司经营客运业务的中国民用航空市场,仍有超过十家等待入市的新公司。但有迹象表明,行业管理机构将放缓新公司审批的节奏,之前一轮新航企成立热潮恐将难以再现。
有接近行业管理机构的人事向本报记者透露,除了已经在审批程序中的新航空公司,新成立航企短期内很可能将难以获得筹建许可,而新的窗口期将在何时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在这一趋势之下,今年或许将成为资本进入航空业最后的机会,多家航企也将在今年内搭上“末班车”加入到民航市场的“乱战”之中。
4月5日,海航集团旗下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安航空)获颁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这也意味着海航集团又将在西安拥有一家基地航空公司。据了解,长安航空拟于2016年5月首航,初始运营波音737-800型客机。
这只是海航集团近期将投入运营的一系列新航空公司其中之一。民航局在4月5日还为桂林航空有限公司颁发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进行了公示,按照通常的流程,公示期内如果没有发生其他问题桂林航空也将很快获得营运资格。桂林航空是海航旅游集团与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这也是海航集团旗下在桂林投资的第二家航空公司,另一家总部位于南宁的北部湾航空已经投入运营超过一年。
同样,作为海航集团此前与宁波市政府签订的一揽子合作计划中的一部分,宁波航空也有计划在今年内内投入运营。据宁波地方媒体报道,宁波航空在3月2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海航集团与宁波市政府合资成立的航空投资企业东海兴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宁波航空的大股东,该公司还计划成立宁波通航以及宁波货航,并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租赁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开发旅游、机场、航空产业园和特色小镇。
而一直在海航集团航空业务版图计划中的黑龙江第一家本地航企也宣布将在今年6月投入运营,但并非是海航系旗下企业。去年四月挂牌成立的黑龙江首家地方航企龙江航空有限公司宣布其购买的首架空中客车A321飞机将在4月中旬在德国汉堡交付,并将在6月开始正式投入运营。
云南红土航空颁发经营许可的公示也已经临近获批。
这些即将或已经投入运营的航空公司覆盖面之广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民航业首次向民营资本开放时的规模,全国除少数省级行政单位之外,几乎均拥有至少一家本地航空公司。
资本蜂拥而入,在极大繁荣民航运输业的同时也对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些国有航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通过不同场合表示出对大量成立新航空公司在安全以及人员流动方面相应问题的担忧。
而竞争者的增加虽然暂时无力撼动国有三大航空的市场地位,但在局部地区已经开始培育起新的市场环境。根据民航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地方航企在今年前两个月承运旅客数量同比增长迅速,比如长龙航空、福州航空以及九元航空增幅分别达到151.4%、188.0%及647.7%。
尽管这是建立在较低基数上的增长,但长远看来大型航企在国内航线网络方面的优势受到地方航企局部冲击是必然的结果。或许正是看到这一隐忧,与地方联营这一模式的开创者海航集团已经开始悄然转变思路,据一位接近海航集团的人士表示,海航未来在于地方合作建立新航企的过程中将以输出管理为主,而非目前输出资本的模式。
作者 王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