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海上空失联已有1个月。飞机很可能在印度洋坠毁,不过搜救工作进展缓慢。由于事后应对迟钝,马航备受指责,将面临顾客流失。长期依赖政府的懒散经营遭到了严厉惩罚,长达10多年的经营重建必将进一步推迟。马来西亚政府很可能对马航实施再救济。
马航CEO艾哈迈德·乔哈里·叶海亚
“报名搭配马来西亚航空的中青旅自由行产品的客人,要求取消行程的,即使马航尚无相应退款政策,中青旅承诺全额退款”,中青旅3月26日在官网上发布了这样的通知。
遭中国人强烈批评
搭乘失联客机的239人中,有153人为中国大陆乘客。由于机体搜救工作进展缓慢、信息发布迟缓,在中国国内,对马来西亚政府和马航的批评越来越强烈。
2013年赴马来西亚游客的近1成为中国人。如果混乱走向长期化,很可能对马航国际线路产生影响。国内线路方面,东南亚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LCC)亚洲航空(Air Asia)已进军马来西亚,马航将继续面临激烈竞争。马来西亚丰隆银行(Hong Leong Bank)的分析师Daniel Wong指出“搭乘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此外,马航还面临着支付赔偿金等长期风险,一家当地媒体推算马航需赔付1亿1千万美元,不过由于失联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尚未确定赔偿金额。如果马航存在维修不善等重大过失,赔偿额可能大幅增加。
最大的问题是马航完全没有余力单独消化成本增长。马航2013财年(截至2013年12月)共计亏损11亿7368万林吉特(1林吉特约合2.1654元)。较上一财年相比,乘客人数增长了近3成,销售额也增长值了约1成。相关人士指出即便如此依然陷入亏损的原因是马航不计成本地实施打折促销。
此外,马航营业现金流也连续3个财年出现下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极为缺乏。2013财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28%。虽然通过增资与减资等举措改善了财务状况,但仍然与作为“安全”基准的40%相距甚远。目前的股价徘徊在0.2林吉特左右。在事件发生前已经表现低迷,分析师给出的评价都是“卖出”。
马航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业绩出现恶化,并持续亏损。不断接受资本注入和低息贷款等政府援助,在15年里一直在推进重建工作。马航首席执行官(CEO)艾哈迈德·乔哈里·叶海亚曾经预测陈,“将在2014年财年之前实现盈利”,但受飞机失联事件的影响,不少观点认为目标“难以达成”。
国有企业的通病
马航业绩改善缓慢的原因大体有2个。其一是与廉价航空公司等之间的激烈竞争。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于2001年成立。以仅为马来西亚航空一半左右的机票价格作为武器,在最近5年里将销售额增加至近2倍。该公司扩大了连接地方城市的航线,通过便利性夺走了马来西亚航空的乘客。
另一个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特有的成本意识的低下。出资约70%的最大股东是马来西亚政府下属投资基金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虽然持续出现巨额亏损,但员工人数仍高达2万人左右,在最近数年里并未变化。该国执政党的支持者正在减少,而国有企业员工则是其宝贵的票仓。此外,政府也不得不倾听工会的希望。
马航于2011年夏季接受竞争对手亚洲航空的出资,开始引进低成本经营的经验。但是在2012年5月,由于工会的反对,解除了资本合作关系。前总理马哈蒂尓2013年提出,“有必要通过民营化削减成本”,但这也遭到工会的反对,总理纳吉布最终明确表示“不会进行民营化”。有观点指出,受政治家压力的影响,盈利能力低的地方航线才得以保存。
“最终只能进行救助”,马来西亚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在现阶段,马航可供出售的资产有限,而且未传出同行业企业实施救助合并的传闻。到2022年将迎来4亿6000万美元的公司债到期,但这样下去,如期偿还的可能性很低。认为政府的资本注入是现实选项的观点很多。
客机失联事件让马来西亚航空面临的课题浮出水面。一味依靠国家的经营模式导致的经营危机很可能最终由政府负责善后处理。但是,过去1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政府只顾眼前的救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