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农架一座即将投入运营的机场备受社会关注。从2008年正式立项至今,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机场即将完工之时,人们才被新闻报道中“削平5座山头”“填埋数百溶洞”的字眼震撼。
事实上,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机场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对普遍矛盾。只不过,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很多国家,兴建机场、扩建机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社会监督,人们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充当移山的愚公,而是在做好环保功课的前提下,寻求飞翔与生存相平衡的发展道路。
英国希斯罗:环保胜利的典型
很多情况下,作为政府决策被执行的机场建设计划显得势不可挡,但在英国,环保主义者却取得了胜利。
2007年,伦敦希斯罗机场决定新建跑道,遭到环保人士强烈抗议。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绿色和平等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反抗活动——10名环保主义者将自己“粘”在英国运输部办公大楼入口的旋转门上以示抗议,另有两人爬到同伴的肩上,向过往人群展示抗议扩建的标语。他们认为,机场的扩建将对气候变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后不久,英国防止气候变化行动组织在希斯罗机场外搭起帐篷,数千名环保和防止气候变化人士驻扎在此,以抗议希斯罗机场扩建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还有一个名为“飞机愚蠢”的组织,虽然会员人数不多,却在抗议希斯罗机场扩建项目中火了一把——5名成员冲破守卫森严的安保系统,爬上了英国国会大厦的屋顶,将写有“拒绝第三条跑道”字样的宣传标语挂在了大厦屋顶。2010年5月,英国政府取消希斯罗机场的扩建计划,环保团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为了证实机场对周边空气造成污染的推断,英国环保主义者不遗余力。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期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布了一项报告,根据他们对伦敦两大机场周边空气的检测显示,受火山灰影响关闭机场期间,周边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浓度大幅下降。飞机燃料高温燃烧时会产生氮氧化物,从而导致机场周围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较高。氮氧化物会使心脏病患者和老人等人群呼吸困难。此项研究的发布,更让环保主义者坚定了与机场抗争的决心。
加拿大匹克林:为历史与生存“上访”40年
2012年3月,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东北方向的小城匹克林北部的居民走上街头,庆祝抗议加拿大政府修建匹克林机场计划40周年。他们手中的模型上,鲜明地写着:“永远的农家地—永别了飞机场”。
197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详细制定了在匹克林市以北修建机场的计划。从那年开始,被圈为机场建设用地的土地产权归政府所有,面积达7530公顷,此后,土地以出租的形式供居民使用。圈地结束后,政府开始对这片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古研究,发现这里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杜芬思河流域是当时土著人的主要聚居地,其中还有北美土著最大的聚居点。考古学家在该地共发现了136个人类遗址。圈地区内,共有91座古建筑,大部分修建于1860年到1900年。
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问题让当地居民开始反对兴建机场,并逐渐形成了各类抗议组织。这些组织几乎每年都会在匹克林市议会门前“上访”抗议,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宣传主张和理念,以至于关于该地机场建设问题的立场,已成为几十年来每届市议员必过的“政治关”。民众强烈的呼声使机场建设计划被迫搁置了40年之久。
然而,2010年,加拿大政府重拾机场兴建计划,并于今年6月11日宣布,匹克林机场建设计划正式重启。不过,如何合理解决该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机场的关系,仍是摆在加拿大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
厄瓜多尔巴尔特拉岛:首个“生态机场”成景点
2012年底,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巴尔特拉岛上,全球民航界首个“生态机场”宣布正式运营,该机场所使用的电力全部由太阳能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提供。使用该机场新航站楼的多为厄瓜多尔本土的定期航班和海外游客,每日的客运量约2000人。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太平洋,距厄瓜多尔海岸1000公里,那里的13个岛和42个火山小岛的生物品种很多,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然而,由于管理机构作用重叠、环境保护措施乏力,群岛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逐渐凸显。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1979年列入人类自然遗产名录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予以警示。这一警告引起了厄瓜多尔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开始将保护群岛生态环境的问题作为国家政策的重心,推出了限制移民、引进太阳能发电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数年时间过去,该群岛不仅脱掉了濒危遗产的帽子,还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群岛。
伴随着群岛观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厄瓜多尔政府不惜斥巨资在巴尔特拉岛上修建了世界第一个“生态机场”,虽然投入的资金不菲,但却将兴建机场对群岛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此外,不少游客更是为了一睹“生态机场”的芳容,慕名来到群岛观光。
欧盟多地:小机场的平衡之道
在环保组织活跃的欧洲,兴建大型机场的方案往往无法抵挡社会舆论的压力。近年来,小机场和短途航班逐渐兴起。据介绍,欧洲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正在与低价航空公司联手,大力推动小机场的建设,希望这一选择既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又有助于改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欧洲各国拥有兴建小机场的客观条件。很早以前,欧洲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用于邮政、农业、气象和体育运动等用途的简易机场,近几十年来,随着电信、气象卫星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些机场大多处于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状态。只要加以适当扩建和改建,这些机场很快就能提供客运和货运服务。
此外,由于穿梭于欧洲各地区之间的短途航班大多采用耗油省、排污少、噪音小和起降跑道短的中小型飞机,供这样的飞机起降的小机场占地少,也可以建造在距市区和居民区更近的地方。阿姆斯特丹的斯基浦国际机场距市中心15公里,小机场距市中心或居民区的距离自然可以更近。同时,增加在小机场起降的短途航班必将大大减少火车和公路长途运输,而后者正是欧洲的噪音和废气排放大户之一。减少自驾车出行一直是欧洲环保人士争取的目标,如此一来,增建小机场和增加短途航班顺应了环保的要求,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中国香港:将生态危害降到最小
为提升机场容量,满足至2030年以后的航空交通需求,香港机场管理局于2011年6月公布的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未来20年发展蓝图中提出斥资862亿港元兴建第三条跑道的建议。建议一出便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香港各大报刊均以此为头条进行了报道,并对扩建机场对香港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示关切。
建议提出两年来,机场扩建的相关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关扩建的每一次进展几乎都通过媒体和官方手段告知公众,香港机场管理局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咨询活动,面向公众征求对机场扩建相关事宜的意见建议;机管局向香港环保署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估项目报告也上传至相关网站,市民可以以书面形式向环保署提交意见。
期间,虽然机场扩建工程因涉及填海和中华白海豚的保护问题引发民众的反对,但丝毫没有影响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香港机管局通过组织专家对白海豚生存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民众和专家提出的意见,不断完善扩建方案。据介绍,扩建工程将增加90亿元预算,采用深层水泥拌合的新填海技术,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拟建立海豚管制区,一旦发现海豚踪迹,工程即时停止直至海豚游离管制区;进行海豚监察,留意其分布密度和行为习惯。此外,在工程完工后,还建议在新机场进口航道区及大屿山西面水域增设人工鱼礁,以补偿因填海而减少的海洋亚潮带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