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和在研产品集中亮相、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呼声再起近期中航工业集团首次公开推出展示两款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以及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金属同比例模型,并且国内对于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呼声也一直很高,我国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果推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将是在大飞机专项之后第二个航空制造方向的重大专项,也会体现出政府试图改变国内传统工业格局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将为我国航空动力技术的提升提供机遇,给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上的企业创造发展、成长的机会。
航空发动机具有极高技术壁垒,全球航空发动机产业呈寡头竞争格局航空发动机具有极高的研制壁垒,目前全球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且有产品的国家仅有英、美、法、俄、乌、中这几个,而目前拥有民用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生产能力的国家则主要在英、法、美等国。我国目前已经研制出配套第三代战斗机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但大规模使用和成熟还有距离,且尚无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只参与到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航空转包业务。
航空发动机技术来自军用、产业化要看民用军用航空发动机需求主要来自于:(1)各国军力的维持,即军用飞机的循环小时数决定发动机的更换和大修周期,保有的飞机对发动机的更新需求;(2)军用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带来新的发动机产品的推出和老产品的退出;(3)更多国家近年来空军装备扩张的倾向。对于航空发动机产业来说,军用产品的需求量并不能真正体现出这一高端技术的全部价值,民用方向才能真正使技术产业化、产品规模化。根据RR公司董事会主席对未来20年航空发动机市场的论述,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市场需求将达到8000亿美元,民用航空发动机服务需求达6000亿美元;而军用航空发动机整机需求达1550亿美元,军用航空发动机服务需求达2600亿美元;此外,与航空发动机技术同源的燃气轮机作为舰船动力未来20年全球的需求将达2150亿美元,相应的服务业务需求达1250亿美元。
国内从事发动机业务的公司从业务规模到业务结构与国外相关公司相比差距仍较大由于国外发动机技术较先进,发动机产业化程度较高,发动机产品不仅仅在军用领域上多样化、系列化,在民用领域的批量化使国外发动机制造公司真正能够规模化,国内公司与国外相比,发动机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差异较大。
国外从事发动机业务的公司业务结构一般都多元,发动机业务只占总业务收入的一部分;发动机业务不仅仅是制造业务,售后服务收入也是有很大空间的业务,国外公司制造和服务业务结构较均衡;中航发动机公司的服务业务包括物流、贸易、房地产和发动机保障服务业务等,其中发动机保障服务业务收入还不到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制造单位多集中于中航工业集团下航空发动机公司。航空动力作为航空发动机整机业务的唯一平台地位已经确定,军用第三代发动机、舰船用及地面用燃机等产品将是看得见的增长点,大运发动机等新型发动机乃至民用发动机将是未来的新产品类型;成发科技和中航动控分别为中航发动机传动和控制系统的整合平台,具有相关业务的整合预期;中航重机、钢研高纳则作为发动机业务上游锻件毛坯和材料的供应商,在发动机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