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衢州,下午5点。经营服装生意的王小姐登上波音737客机,两小时后,她安全降落于北京南苑机场。随后,她打车前往酒店,及时赶上了时尚界同行举办的一场年度聚会。
同一天,杭州萧山,上午。在一个10多分钟的简朴仪式后,浙江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历经5年多建设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如期竣工投运。
对于跑遍全国各地寻求商机的王小姐来说,小小的衢州城并没有约束她的各类需求。这两年,只要有需要,她便随时打个“飞的”,从衢州飞往北京、深圳、厦门等地,或参加服装发布会、或商谈项目、或休闲旅游。
而对于800多万杭州市民来说,他们很清楚,萧山国际机场二期的启用意味着出行可以选择的航班更多了:今后,整个萧山机场能停113架飞机,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250万人次、航班起降量26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十年来,以“提升航空运输竞争力、率先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发展临空经济”为目标的大航空建设让浙江老百姓的出行之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如今,无论是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衢州这样的小城市,老百姓拥有便捷的飞行方式早已不是梦想。
过去10年,浙江机场“长大”了
民航和浙江结缘不过半个多世纪。现已退休的原民航浙江省局的诸老先生清晰记得:1957年1月1日,当时的民航老杭州笕桥机场,开通了第一条航线:一架“革新型”106号客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直飞南昌向塘机场,“上海至广州经停杭州和南昌,杭州不过是个经停站。”
转眼56年过去了,浙江大地上的机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浙江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长至1000万人次,从0到1000万,浙江用了48年;
2008年,浙江大地形成了一个遍布杭州、宁波、温州、台州、义乌、衢州、舟山的机场网络,总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从1000万到2000万,浙江用了4年;
2011年,这一数字变成3000万人次,从2000万到3000万,浙江只用了更短的3年。
回顾这10年,浙江民航业的发展尤其迅猛,机场建设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杭州萧山机场二期、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滑行道、温州永强机场新航站楼、台州机场跑道盖被、义乌机场新航站楼、衢州机场民航大道等重大建设项目完成。“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新增航站楼14万平方米,新增站坪30.82万平方米,新增机位36个,新增旅客吞吐设计能力1020万人次。
这张“成绩单”凝聚着许多浙江人的心血,从一个航空小省跃升为航空大省,浙江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喜悦的背后蕴含着诸多艰辛。
2003年,民航新一轮体制改革结束后,省政府组建成立浙江省机场管理公司,负责接收杭州、宁波、温州机场属地化后的国有资产及履行对全省机场行业管理职能。2008年,随着宁波、温州机场资产下放地方政府后,该公司仅行使杭州机场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职能。
“管理公司的角色其实很尴尬,由于对全省机场的人、财、物都管不到,又要履行对机场行业管理职能,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时任浙江省机场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谈起当年的改革,显得很无奈。
转型之路上的浙江民航何去何从?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浙江人对此达成共识:管理体制急需改革创新。
2010年9月15日,根据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将省机场管理公司成建制划归省交通运输厅,更名为浙江省机场管理局。该局正式挂牌成立后,承担行业监管职责、统筹全省民航机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站在新的起点上,浙江人开始了前行与探索。
2011年1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签署《关于加快推进浙江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纪要提出,将加快建设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宁波、温州机场为骨干,台州、义乌、舟山、衢州机场为支撑,嘉兴、丽水新建机场为补充的浙江民用机场体系,推进浙江省开展低空空域开放试点。
一个多月后,时任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强调,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要继续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民用航空体系,实施大投入,建设“大航空”,助推浙江经济大发展。
“大航空”建设的理念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大航空”的行动方案也随之出炉。2012年6月,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推进的《浙江建设大航空战略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此外,省交通运输厅起草的《浙江省民用机场管理办法(草案)》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出台;《杭州空港综合枢纽计划》作为省专项规划发布,宁波、温州机场的综合交通规划正加紧编制……浙江的民用航空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012年12月30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整个机场拥有37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可满足至2020年的业务需求;温州机场成功获批国际口岸,成为浙江省第三个国际机场;温州机场的扩建工程与T2航站楼同步投用,工程完工后,其停机坪总面积将增2倍多;义乌机场国际航站楼工程2012年1月6日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10月投入使用;丽水、嘉兴新建机场的“工可”通过了审查;长龙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顺利开航,结束了浙江没有基地货运航空公司的历史……一系列来自天空的消息,让浙江人在下一个十年有些应接不暇。预计到2015年,全省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70万吨,年均增幅分别为7%和12%。
低空开放,飞翔的翅膀不再隐形
在浙江,飞机除了意味着出行便捷,还能满足不少人“像雄鹰一样直冲云霄”的梦想。
2012年5月20日的午后,千岛湖通用机场上刺耳的“嗡嗡”声轰鸣着。一架架飞机或在起降,或在空中盘旋。
刚从“小蜜蜂”直升机上下来的小王是当天考私照的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我听说要低空开放了,觉得与飞行相关的商机会很大。”小王的家族经营环保机械产业,他希望自己能够开创一番新的事业:拿到私照后,他将自购直升机,集聚同道成立航空俱乐部,从事与通用航空相关的产业。
庄先生是三人中最年长的。当天,年过五旬的他第一次“飞天”:“起飞时,有种圆梦的感觉”。训练结束之后,他还表演了一段得意的小飞机飞行特技。看着飞机在自己的手中上升、下降、盘旋,庄先生满脸得意,旁人也鼓掌叫好。
和前两位将来欲经营相关产业且雄心勃勃的学员不同,当天一起参加培训的三十出头的台州老板表示,他拿出私照后,将参加航空俱乐部,过一把飞行瘾。
这些寻梦人是低空开放消息传来后,第一拨来千岛湖通用机场考飞行执照的学员。
“以前由于国内低空不开放,我们只能‘黑飞’。”小王透露,“黑飞”带来了安全等诸多问题,而浙江又是“黑飞”最多的地区。
温州鹿城区临江镇沙头村,靠近瓯江的100多米岸线码头,便是温州老板私下玩飞机的大本营——“沙头小机场”,但这个“机场”却不在官方公布的8个通用机场名单上。业内人士估计,温州有私人飞机十多架,但基本都是未办过正规手续的“无证”飞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