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宣布,从2017年开始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棉花目标价格由试点期间的“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2017年至2019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8600元。如今,这一政策实施已“满月”,经过了一个月的分析测算,大家由衷地为这一改革竖起了大拇指。
棉农放下了心
4月的新疆,万物复苏。最先与春天打交道的农民们已经出现在了田间地头,开始为播种做好准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8团的种棉大户陈新就是其中一员。
和往年一样的是整个3月陈新都在为了准备春耕农资而忙碌,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他显得格外有信心。
“因为国家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政策已经公布了,现在心里踏实多了,”陈新笑着告诉记者,“自从2014年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之后,每到定价公布之前,心总是悬着放不下,总希望能定得高一点。就算第一年有了好收成,到了年底还是心虚,因为看不清明年的行情。现在定价由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可以说是稳住了棉农的心。”
与陈新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沙湾县四道河子镇的棉农杨燕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土地每亩地一年的承包费是500元到600元,一亩地的种植成本是1500元。按现在新疆棉花每吨18600元的目标定价,他预估一公斤棉花的售价至少应该在7.2元—7.3元。按往年的经验,他每亩地收成在350公斤左右,那么今后三年他一亩地将盈利400多元。
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国家公布了2017年—2019年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之后,棉农的收益预期变得稳定。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与棉花实际种植面积、销售量挂钩,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棉农种植的棉花质量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售棉收入也就越高;产量越高,补贴收入也就越高,综合植棉收益也就越高。
自治区发改委农产品和水资源价格处处长刘卫东告诉记者,这种补贴方式有利于植棉户通过降低个别生产成本,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棉农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积极性,使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保证了棉花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农民种植棉花保本有收益。
企业鼓足了劲
棉花目标价格指的是,在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制定能够保障种植者获得基本收益的目标价格。这一政策的落实让棉农的利益得到保障,但棉花价格与市场接轨对企业来说同样是重大利好。
据了解,用棉成本是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占到了70%以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价逐步与国际棉价拉近,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得到了降低。
“原有的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一年一定,是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阶段的制度设计,社会各界很难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农民和企业对价格改革也需要适应,有的甚至担心试点结束后是否会继续实施目标价格政策,不利于稳定的政策环境的形成。”刘卫东对记者说,到2016年,原定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已结束,目标价格由“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部分制度设计也可以相对固定下来,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棉农和企业的积极性,提升中国棉花和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
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棉花加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由“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等于给了棉农和企业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与国际接轨的棉价督促企业必须提高棉花质量,这就提升了国产棉的市场竞争力。从供给侧的角度来讲,现在有许多大型纺织企业落户新疆,如果能由政府引导种植,与纺织企业的需求接轨,形成“订单农业”,新疆棉花的整体水平还将更上一层楼。
产业布好了局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农普遍认为现行的政策顺应了市场规律,势在必行。而事实也证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保障棉农企业双方利益的新路子。
而这一政策的继续稳步推行,对实现全国棉花产业布局的战略调整有着重大意义,它不仅带动了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发展,还提升了国产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刘卫东告诉记者,这次改革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次宜棉区逐步退出生产,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战略得到提升,质量效益意识明显增强,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方式不断涌现,不同区域上下游企业呈现重组转型格局;三是国家储备棉库存大幅下降,去库存效果明显;四是棉花产业上下游市场意识增强,农民选择棉种更注重适销对路,轧花厂更注重细分等级,符合纺织需求;五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棉农收入,带动了新疆纺织业投资和就业等的大幅增长。
目前,新疆的棉产量比重已经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二,棉花生产的发展思路已经从过去二十年“单产+规模”型逐步转变到现在“控制面积、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保障能力”的方向。从长远来看,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向新疆倾斜是经过权衡考虑的,有利于调整全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除棉花种植以外,新疆对于棉纺企业在疆设厂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正在形成上下游一体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