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掌握小麦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为政府科学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服务,我们对国家发改委在费县设立的三点九户18.4亩小麦进行了直报调查。从汇总情况看:单产升、成本增、净利润降。
一、小麦增产
去年,我县小麦播期适时集中,播种基础整体较好,出苗整齐一致,苗请总体较好。越冬期温度下降平稳,各类麦田墒情适宜,基本实现了安全越冬。入春以来,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出现了干旱。各级政府加大抗旱投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技术指导,农民加强了田间管理,重点做好了“施好拔节孕穗肥,浇好拔节孕穗水;因地制宜,浇足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在小麦生长后期,突出抓了“一喷三防”,这是防病、防虫、放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也是防灾、减灾、增产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最为关键的是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重达到最高,此时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金黄,茎节微绿,籽粒内部呈蜡质状,能被指甲切断,这是最佳收获时期,做到了适时收获,颗粒归仓,保证了小麦增产。平均亩产量434.08千克,同比增长1.7%。
二、总成本增加
根据调查测算,每亩总成本902.74元,比上年增长11.49%;其中生产成本722.74元,比上年增长11.24%;种子费45.46元,比上年增长13.39%,生产种子人工成本增加,拉升种子费支出;化肥费174.74元,比上年增长1.98%,化肥供应充足,品种多,价格基本平稳;农药费11.63元,比上年增长4.59%,小麦发生蚜虫病,用药增加;可供农民选择的农业机械数量增多,机械作业费下降,机械作业费153.33元,比上年减少18.77%;排灌费60.22元,比上年增长103.72%,小麦播种、拔节、孕穗、抽穗期间干旱少雨,需要浇水灌溉,费用增加;人工成本215.80元,比上年上涨18.7%,劳动日工价上涨,劳动日工价65.00元,比上年上涨8.33%;土地成本180元,比上年增长12.5%,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土地成本连年上涨。现金成本506.94元,比去年增长8.33%;每50公斤总成本103.98元,比去年增长10.99%;每50公斤现金成本58.39元,比去年增长7.85%。
三、产量增加而收益反降
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稳定了小麦价格。农民平均出售价格1.18元/500克,同比增长0.12%。
每亩产值1024.42元,比去年增长0.56%;现金收益517.48元,比去年减少6.04%;每亩净利润121.68元,比去年减少41.77%,现金收益517.48元,比去年减少6.04%,成本利润率13.48%,比去年减少12.33个点。小麦增产但却减收,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冲蚀产值93元。
四、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多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深入,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但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调查中所有农户均独自经营,小麦生产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水平,生产规模小,导致小麦生产成本高、效益偏低;小麦秸秆利用率低,影响了副产品产值;有的村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产量的提高。为此特建议:
1、各级政府要多措并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完善田间渠系、机具配套,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搞好土地流转,提高种粮效益。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实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化栽培管理等方面技术对策,达到稳定和提高本地小麦生产水平,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充分掌握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加大旋耕深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小麦抗逆性。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推进化肥减量提效,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配方肥下地”工作,全面提高全县科学施肥水平,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确保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目标。
3、今年麦收时节,田间地头再也不见“狼烟四起”,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秸秆禁烧与利用工作,要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粉碎机械化还田作肥料、青贮发酵做饲料、养殖食用菌做基料、加工转化做原料等综合利用,推广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生物质发电等秸秆清洁能源化利用技术,扩大秸秆消化量,变废为宝,实现“以用促禁”,增加小麦副产品产值,帮助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