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河南焦作粮食缘何声名鹊起

www.jctrans.com 2016-5-16 10:57:00 钢联资讯

导读:粮稳天下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粮稳天下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一部粮食史,就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史。说粮食不能不提河南,提河南不能不说焦作,焦作的粮食生产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可圈可点。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温带气候、考究的种子血统、良好的生产保障条件以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焦作小麦。国内许多知名面粉企业宁肯舍近求远出高价,也要点名购买焦作小麦作为加工原粮,使得焦作粮食长期供不应求。焦作小麦早在2002年就出口印尼,2003年打入东南亚东北亚9个国家,从此确立了焦作粮食在国际上的地位。2015年,焦作市夏粮生产在连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市27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比上年增产8.3公斤,达到破纪录的565.9公斤,实现夏粮生产“十三连增”。29个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49公斤,较去年增产11.2公斤。其中,温县30万亩整建制推进平均亩产达到660公斤,孟州市10.6万亩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平均亩产665.1公斤,创小麦十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全国高产新纪录,修武县郇封镇7.1万亩整乡推进平均亩产678.5公斤,修武县郇封镇万箱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98公斤,均创历史新高。原河南省首席小麦专家、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廷积评价说“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焦作小麦看温县。”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现辖沁阳、孟州两市,修武、武陟、博爱、温县四县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及新区五个区。版图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366万,耕地面积294万亩,另外尚有黄河、沁河河滩面积约10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焦作市是太极拳发祥地,全国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

  焦作市地处中纬度,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地形呈北山中川南滩之势,河流密布,是华北不可多得的水量丰沛之地。自然河流黄河、沁河穿境而过,新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从城区经过,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上曾是竹林七贤的隐居地,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国家5A、4A级景区有7处,位列全国地级城市前茅。

  焦作市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境内有旧石器时期的博爱六堆寓遗存。焦作夏朝时属冀州称覃怀地,商及西周属畿内地,明时属怀庆路,清时属河南省怀庆府。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神农在此尝百草,辨五谷,在神农山上的神农坛祭天祈福;尧帝在此抟壤捏土,辨土性,留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捏掌村名。另外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也都发生在这里。

  焦作市种植小麦的历史记载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左传》记载:隐公三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周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之麦;早在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经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盐铁论》语)。近年来,一批批在焦作出土的陶仓楼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轰动。特别是在焦作市出土的七层、总高1.99米彩色陶仓楼是我国发现的层级最高、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建筑明器。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基,粮食储存被称为国之大命,陶仓楼向我们展示了下边二层储粮,上边五层住人的当时封建地主大户的建筑格局,被称为汉代粮仓的生动写照,是研究汉代储粮的活教材。

  建国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焦作粮食工作都非常重视。人民胜利渠是1952年建成的黄河下游首个大型引黄工程,它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在焦作武陟渠首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1958年,毛主席还专门派秘书田家英到焦作修武调研粮食生产情况。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三位总书记和朱镕基、温家宝总理也都曾亲临焦作对粮食生产给予重视和高度评价。

  1996年,世界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世界著名小麦育种家拉杰拉姆博士等四国专家考察豫麦49超高产攻关田。1997年温家宝总理视察国家“九五”重中之重万亩豫麦49超高产攻关田。1998年豫麦49通过河南省审定,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2008年9月8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温县粮食生产,9月9日,胡锦涛到位于焦作市区的隆丰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查看库存小麦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县是焦作粮食生产县的典型代表。温县在1991年就被确认为全国长江以北首个吨粮县、小麦超千斤县。先后荣获“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高产巩固区”、“河南优质小麦中筋小麦适宜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推进示范县”等荣誉。

  焦作市历届政府对粮食工作都非常重视,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近年来,按照河南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部署,焦作市出台了《焦作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方案》,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每年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共4亿多元,集中投向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综合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使焦作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焦作市生产优质高产小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焦作市地处中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50mm左右,春不晚临,冬不早至,雨不致涝,干不致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前河北川地独特气候是优质高产的外在因素。中国的冬小麦是自西亚传入后,在黄河流域长期的种植优选适应中形成的品种。从纬度上讲,专家认为河南省的许昌、驻马店到河北的邯郸市之间是中国最适宜种植区,焦作市正好处于中间地带。从土源上讲,这一带都是位于黄河冲击扇平原,土地肥沃,是一片膏腴之地。焦作又近临黄河,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的氮磷钾和其它化学元素在种植区土壤附着、富集,保证了焦作小麦肥力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优质的黄河、沁河水对作物的灌溉也是形成好品质的原因。战国时期秦在焦作修建的广利渠到目前仍在发挥作用。

  第二是良好的生产条件是高产的保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焦作市目前已建成旱涝保收田242万亩,占全部耕地的82%;农业局建成的高标准良田已达84万亩,占耕地面积2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焦作市是全国畜牧业养殖发达地区,肥源充足。为增加土壤腐殖质,减少大气污染,焦作市还是最早采取行政手段对秸秆禁烧的城市。在耕、种、管、收、储等环节采用农机作业,现小麦农机化率已达98.9%、主要粮食达96%。为改善农田小气候,林业部门不仅对山区、滩区进行大规模绿化,建成了沿黄44公里的林业长廊,而且对农田用林网覆盖,对境内5万亩竹林实施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7%。

  第三是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在种子选育上,焦作市目前有种子公司28家,每年都有一批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有突破的种子问世,现河南省的当家小麦品种中有6个是焦作培育出来的,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河南省劳模、著名育种家吕平安培育的“豫麦49、平安6号”2个国审品种;“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7号”3个省审品种。均具有超高产、强抗倒、品质优、适应广等特点,累计推广1.90亿亩。豫麦49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重大后补助奖,并获国家唯一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优秀成果奖。豫麦49-198和平安3号超高产攻关田,经李振声院士等国、省专家组实打验收,平均单产717.2kg和655.8kg,均创我国冬麦区同面积最高单产。焦作市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实验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提高科技增收水平,2007年就提前完成亩产超吨半攻关项目,小麦、玉米平均产量稳居河南第一,现小麦试验单产可达794公斤,玉米试验单产达863公斤。焦作大学研制的大剂量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在增产上取得巨大成功。气象部门在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四是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焦作农民历来就有精耕细作的习惯,加上农田基础条件好,粮价稳定,全市34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揽了所有种粮环节的麻烦事,种粮成了拿着手机打几个电话就能收获的休闲活,因此,粮农积极性不断提高。焦作市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80万亩,占全市农户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5%,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铁棍山药年种植达2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全市种子粮达40多万亩,种粮大户不断涌现,种粮难、卖粮难都已成为历史。

  焦作高产量、好品质的原粮,多年来催生一批知名加工企业。斯美特方便面、豫竹方便面、天香面业、武陟凯雪面粉、蒙牛集团、伊赛牛肉、焦作伟康实业、修武大用、修武粮机、焦粮集团等企业都依靠焦作优质粮油的支撑,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占领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高端市场,业内好评如潮。焦作武陟菡香米业则在2013年由国家农业部门主持的27家全国优质米评选中一举夺魁,现每斤大米价格超过30元仍供不应求。焦作正宗铁棍山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斤已突破50元。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引来中国首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中国长寿之乡修武落户,现正在打造台湾农民在河南旅游农业、产业农业、民生农业、高科技农业的新亮点。

  焦作做为中原粮食生产核心区,按照省政府率先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整体部署,正在探索多产粮、产好粮,加工成好产品,创造出好品牌,造福好中国老百姓的道路。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焦作这块神奇土地上,历史上曾经诞生了卜子夏、山涛、向秀、司马懿、韩愈、李商隐、郭熙、许衡、朱载堉等众多历史名人,当代仅温县就有5位在职院士。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董玉琛、盖钧镒和程顺和在考察过焦作粮食生产情况后说:“焦作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为全国树立了样板,为国家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其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