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而北为枳”。上世纪70年代之前,巨峰葡萄是北方的专利。1981年,山东人单传伦将北方的葡萄栽培技术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创新出马陆葡萄。
一名葡萄种植业内专家曾介绍,成色、粒重、糖分、穗形,是判断葡萄好坏最直接的标准。以巨峰为例,并不是粒越重就越好,它的标准是每粒13克,少于13克,栽培技术未过关,大于13克,氮肥超标,激素超标。
该专家介绍,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种植的要求极高。比如,种葡萄时,一亩地几串,一串几粒,一粒有多大,糖度多少,都有规范。举个简单的例子,马陆葡萄的标准化程度,计算到一张叶子对应一颗葡萄,其质量是最好的。产量多了,质量就达不到规范。所以一般的葡萄一亩产量1500公斤,马陆葡萄产量只有750公斤。
谈起标准化种植,有一系列规定。葡萄套袋是国外盛行的种植办法:葡萄挂果后,套上纸袋,使果粒光亮,病虫少,还能够防止农药污染。
马陆镇相关人士称,马陆葡萄全部套袋,不用激素催熟,控制使用化肥、成为全市第一批通过优质农产品认证的水果。同时,在葡萄采摘时,规定颜色外观好,糖度达标才可采摘销售。这样一来,只有80%的葡萄契合要求。
因此,在单传伦看来,马陆葡萄种植的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成就了其一直居高不下的“辣手”价格。因为马陆葡萄的种植只能用一些有机肥,而这些有机肥的标准则代表着“肥料的含量较低,即有效性低”。
同时,单传伦解释,马陆葡萄走高端路线也是为了树立品牌,让更多马陆本地的种植农户受益。“我们公园内的马陆葡萄卖40元一斤,普通马陆农户的葡萄就可以卖15元至20元一斤。他们虽然卖得比我便宜,但是他们的经济效益也能高起来。若我的马陆葡萄只卖5元一斤,那么农户可能只能卖到3元一斤。”
他还指出,马陆葡萄的定价也和上市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农产品来说,上市越早,意味着有更多的价格主动权以及利润空间。
部分马陆葡萄在6月上旬即可成熟上市,比普通葡萄整整提早了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