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西部地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重点加快发展的区域。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深入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西部地区正迎来历史性的开放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企业,也因市场发展机遇,或是为寻求廉价资源,或是行业产能过剩,或是地区环保标准限值,纷纷向西部转移。
毋庸讳言,随着既往的发展模式逐渐到头,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了漫长的调整与转型。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转型涉及到技术与空间两个维度:技术上,升级换代;空间上,梯度转移。体现在实践方面,便是东部地区的腾笼换鸟以及中西部地区借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目前来看,技术的升级换代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但空间上的梯度转移已初见效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东部地区农民工比上年减少0.2%,中部地区增长9.4%,西部地区增长3.3%。以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省为例,该省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为2450余万人,其中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出省外输出,两者差额为78万人;2012年,上述两项指标扩大至2570万和332万;2013年,省内外就业差额创下386万人的历史新高。
更多的证据显示,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与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大格局,在中国已经逐步成型。比如以富士康为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西拓。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升值,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企业纷纷西拓。有分析指出,仅富士康、海马汽车、格力电器等几个产业转移项目用工总需求就将近60万,几乎可以吸纳一半的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
由此可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城镇化、新丝绸之路等战略机遇下,中西部地区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东部地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据显示,从2007年开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一直到2012年,全国各个区域板块的经济情况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中部次之,东北再次之,东部沿海地区最低。今年一季度,中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全国最高。
出口数据的变化可能更能反映这种趋势。在东部地区出口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实现了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传统出口大省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所占比重回落,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7.8%,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云南、陕西、甘肃、重庆和广西等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52.6%、46.8%、42.4%、41.9%和41%。
可以预见,这种区域性的经济转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济增长的西强东弱也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