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晨曦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微企业。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许多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哈尔滨一家美容器械公司经营者的“控诉”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这家美容器械公司成立于14年前,主要产品为大型治疗仪,如E光系列、点阵激光系列等,每台机器造价达几万元。公司研发创新以及临床试验费用很高,但每当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复制,并且复制者会将价格压低。该公司的负责人王经理对此表示非常的无奈。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面临“被山寨”困境
在记者来之前,王经理还刚刚接到一个客户希望商家让利的电话。他说,“一台机器大概卖1万元左右,利润点很低,只有1千多元,而客户说另一家给他们的价格只有7千元。因此要求商家降价让利。”
“产品的名称虽然一样,但里面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就拿7千元的这个复制产品来说,客户知道名字都是一样的,比如都叫注氧仪。但实际上7千元产品里面的工艺并不是完整的注氧仪系统,它没有负氧离子,转换系统等一系列的步骤,只是外壳做的一样。”王经理称,注氧仪在临床上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对皮肤的深层清洁和表皮的直接给药及供氧。这在美容领域里算是一个基础的步骤,但许多市面上的注氧仪是山寨甚至是假冒产品。它只有一个空气压缩的步骤,并没有负氧离子,也没有实现各个通道之间的给药,皮肤交叉感染等问题就很难避免。
“客户听到同样都是注氧仪,但他们不会把机器拆开来看。他们直观的将一万多元与几千元的价格进行对比,然后拿几千元跟我们谈。”王经理说,“我在北京看到很多小工厂,三室一厅的房子,厨房是装配车间,卫生间是库房,灶台作为焊接的平台,客厅是营销办公室,卧室是财务办公室。”当企业要举报这些公司制造的山寨产品时,却没有一个相应的部门来检验它的质量高低,也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去控制这种山寨现象的蔓延。
说到希望得到国家哪些政策扶持时,王经理表示,行业门槛的设立非常必要。美容器械行业实际上属于科技创新领域,希望国家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这些门槛可以包括前期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资格等方面。
缺乏规范竞争导致多种问题
王经理的公司进入科技美容器材销售行业较早,1999年激光美容还刚刚临床试验,他的公司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市场。据王经理说当时国内同类公司仅存有三四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同类的公司已经增长到300到400家。但资质齐全的只有十几家,例如生产资质,经营资质,以及机器是否得到药监局批准等资质。而这种山寨行为出现于2004年,到目前已经十多年了,但监管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及人才流失也成为了另一个大问题。王经理表示,劳动力成本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相对应的人才流失就成为了相关的问题。当公司花了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培养了一个成熟的人才,甚至不需要其他的公司来挖角,他们自己也会寻求机会跳槽或者自己选择单干。这不但是人才流失的问题,还与资质监管密切相关。这些流失的人才认为自己了解行业的运营方式与专业问题,就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创立类似的公司,但他们创立的企业并没有一个评判标准与准入门槛的规范,这会造成不规范的竞争。
另外,广告的虚假宣传也成为了一大问题。王经理说,一些直投广告只要企业给钱就为其宣传,不会考证它的真实性,也无人审核,这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王经理希望,国家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出台一些审核类政策,从而对企业进行规范性管理,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