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体系投资创新,能够在能源安全、发展方式转变和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上发挥“一石三鸟”的作用。
记者 王仁贵
“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多位学者认为,这传递出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绿色发展的强力信号。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可以看作是中国对能源体系的“顶层设计”。其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动力的又一次升级,更是中国模式能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关键。
“以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强调,2014年能源工作任务的目标之一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
具体到能源的布局上,2014年将新核准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而过去的201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已经加快了步伐。清洁能源的总装机规模超过4亿千瓦。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能源自主的根本之策
美国在页岩气方面的成功创新,使得其能源独立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和多变。同时,中国国内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远低于未来国内能源潜在需求。在此背景下,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成为中国复兴大业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形成对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大课题。按照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以目前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可达6.7亿--7.4亿吨标煤,可补充能源供应缺口的60%--70%。
这一目标如果能够如期实现,其重大意义在于,中国可以因此规避全球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风险不断上升带来的制约,如粮食一样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探索出能源供给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独立的有效路径。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新能源不是补充而是替代化石能源。”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甚至预言,到2035年,清洁能源将占全球一次能源利用总量的50%,新能源大规模扩大乃至替代化石能源时代已经来临。这也是中国能源自主和安全具有广阔前景的所在。
抢占未来国家竞争制高点
“未来属于领先新能源技术的国家”。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斯·利普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中国完全可以和其他世界技术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要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创新者和驱动者,实现绿色能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非常重大的战略契机。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向的战略性产业。
“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谁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谁就会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的改变。”
在他看来,这是一条真正有别于现有世界能源体系的全新路径。如果中国率先实现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就能够摆脱化石能源模式下能源供给的制约,寻找到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并主导全球竞争的未来方向。
开启中国经济全新空间
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将成为中国治理环境的根本性抓手。采访中,雾霾的困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而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根本途径。
具体到相关的产业布局上,绿色能源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越加凸显出来。以风电产业为例,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得益于“三北”地区弃风限电情况明显好转,以及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风电加快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加快复苏。2013年,出口风电机组338台、总容量65万千瓦,出口国家扩展到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已被国务院明确列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本身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也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先导作用。”陈康平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