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虽说该领域含先天专业性要求高、投资周期过长等不利因素,但也无法阻挡资金的热情。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加大相关投入,这预示着该市场未来只会更热。
8万亿的市场前景,正在吸引创投机构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
进入2014年,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等交易活动风生水起。在许多创投机构看来,老龄化、新医改、城镇化、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无一不意味着健康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格局,未来这一行业将持续是我们的投资主线。”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王启文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筹备规模约3亿元的生物医药基金,专注投资医疗健康产业。
黄金时代未结束
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至少未来十年医疗健康领域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而另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药产业总资产还不到1.7万亿。
王启文表示,对于还处在“看病难、看病贵”阶段的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来说,成长的空间十分巨大。
安信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近10年中国医疗与制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达20%。
在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看来,尽管十年来我国医疗健康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峰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步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至少未来10年医疗健康领域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王启文认为,看好健康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方面,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医疗改革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文件不但覆盖了人的生命全周期,也打通了民营资本投资医疗健康行业通道,并允许相关主体上市,因为医疗与政策密切相关,所以对我们的投资具有导向意义;市场方面,老龄化、城镇化、消费升级、中国环境污染和食物链的污染问题突出等等,都是驱动我们更加关注健康产业的因素。”
清科集团的统计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医疗健康产业在投资案例和投资规模方面排在行业第二位,仅次于互联网。进入2014年,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等交易继续保持高活跃度。
近日,互联网大佬马云10亿元注资95095,国内多家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苹果公司研发智能耳机检测健康等消息时有传出。“大家都意识到向这个方向投是对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关键是各家具体怎么操作。”王启文表示,过去基石资本也投了一些医疗健康项目,但总体来说体量比较小,从去年开始调整了投资策略,收拢了投资方向,而健康产业正是公司聚焦的三大投资方向之一。
“今年准备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投入,目前正在筹备规模约3亿元的生物医药基金,专注投资健康产业。目前基金的投资方已经基本落定,其中包括广东省政府与广州市政府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分别出资5000万元。”王启文称。
细分领域并购机会涌现
基金都有存续期,但健康医疗类项目一般周期很长,创投机构需要保证流动性。选择并购退出也是迅捷的变现途径。
深圳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金昂生认为,近年来,产业内的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批本土创新型的医药健康企业逐步成长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这给产业创造了很多的投资和并购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和其他行业不同,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通常周期特别长、专业性要求高,对创投的资金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宗佩民表示,在医疗健康领域,华睿投资主要投三个细分方向,一是医疗服务,一般投资周期15年以上,比如公司投的齿科医院;二是医疗信息化,一般投资周期10年左右;三是医疗器械,一般投资周期5年内。不一定都是冲着IPO去的,有些项目将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并购方式退出。
王启文表示,基金都有存续期,但健康医疗类项目一般周期很长,创投机构需要保证流动性。比如医药类的项目,研发的周期长、风险大,每期临床都有一个市场价格,比如二期临床这个关键时期过了,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了,对创投来说,选择并购退出也是迅捷的变现途径。
同创伟业副总裁刘益民亦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今年计划与相关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医药类并购基金,进一步挖掘行业机会。“目前国内医药公司太多太分散,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来说,正是整合行业的好时机,大型医药公司一般现金流丰富,但需要解决发展瓶颈的问题,但研发新药的周期长、风险大, 在市场上去并购一个品种,可以更快地完成战略布局,而对于众多的小企业来说,和大企业合作也能找到更大的生长空间,所以未来医药行业是最适合做并购的。”刘益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