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焱
当下,如何提振公众对国内乳业的信心关乎整个乳业发展。破解此困局的方法不一,而如何借鉴和使用国外先进的养殖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荷兰乳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正是做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做大农工商一体化的农民合作社。”2月25日,世界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中国乳业总监尚昊哲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与中国平均每个农户七、八亩地,三、五头奶牛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同,一个标准的荷兰家庭奶牛农场,平均拥有500多亩土地和85头奶牛。主要经营者和劳动力就是夫妻或父子两人。这样的家庭农场平均每年产出72万公斤的牛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国承包5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278万户,88万户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大概有200亩,起步阶段的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年底达到95万家,中国农业正在具备学习世界先进模式的基础条件。”
2012年,荷兰的牛奶总产量约1168万吨,主要依靠1.9万个家庭牧场提供。
全球农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基础农产品(000061)价格波动大,生产风险高,经营利润低。荷兰的解决方案是家庭农场自发组建大规模的奶农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组建加工、销售乳制品的公司,向产业链下游发展,以工业和商业利润反哺农业。
党国英表示,“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农业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6家最大的乳品公司中,有一半属于合作社性质。荷兰的花卉、土豆、西红柿、生猪等名列世界出口额前茅的种类,也主要采用类似模式。
据尚昊哲介绍,在荷兰,家庭农场世代传承,保护土地生态不仅事关自己和家庭,还关乎子子孙孙和家族的财富及荣誉。荷兰的生态文明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除了严格的政府监管外,更多依靠家庭农场、合作社组织和乳品公司职业经理人的三方制衡,以及现代农业组织的自律机制。
据了解,2012年中国的牛奶需求量4200多万吨,其中14%依靠进口。要解决“奶荒”问题,全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只需培育6.8万个与荷兰同等规模和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家庭农场,以及不到16万名合格奶农。
“荷兰农业的组织模式为验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国际样本,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可为我国夯实安全的农业基础提供借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
党国英强调,荷兰菲仕兰的奶农立足乡土,成为工业和商贸公司的股东,也为我国创新农村经济组织,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提供了思路,以制度供给和模式创新突破资源瓶颈。如此一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值得期待,公众对国内乳业的信心也将会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