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李争粉
“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我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性能更好的北斗导航卫星,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12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以来,北斗导航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涵盖基础产业、应用端口、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而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众多高新区依托其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布局北斗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
产业基地迅速崛起
2013年9月中国卫星(600118)导航协会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产业分布集中度高并有显著的区位特点,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等五大产业集聚区,并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15个产业集聚重点城市。
自2008年以后,全国掀起了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的热潮。2011年8月,中关村(000931)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由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信息产业8家核心企业和3所高校发起组成,目前会员数量已发展到35家。该联盟围绕以“北斗”和“高分”重大专项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引领产值逾千亿元的空间信息产业大发展。
2012年10月,中关村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成立。该基地聚集了北斗系统民用研发和产业化的领军企业,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根据规划,中关村将建设全国卫星及应用产业高端服务总部基地,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收入。
据了解,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上市的卫星导航企业数量占全国的80%。同时,作为产业高端技术资源的集中地,中关村汇集了一大批空间信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等优质资源以及企业技术研发总部基地。
与此同时,南京高新区也在积极打造北斗产业全产业链。南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南京高新区作为“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江苏产业基地”,已聚集相关企业数十家,正在建设“区域(江苏)位置网”、“江苏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江苏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三大平台。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则拥有首个国家卫星导航应用基地。西安高新区也成立了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企业之间不搞重复产品,新技术、新标准实现共享。
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业型产业基地的建设,主要结合当地优势特点和市场需求,突出特色化、专业化,注重针对产业细分领域的特色服务平台,围绕某一领域开展应用服务示范项目等,对北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学研合作加快研发
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卫星导航中长期规划》指出,针对导航产业“有机无芯”的瓶颈制约,我国要着力加强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提升产品成熟度和核心竞争力。
南京高新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北斗导航全产业链集聚区,虽然处于国家导航产业研发的前沿,但上游产业一直处于弱势。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伏州对记者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进驻园区,加大北斗芯片、板卡、天线等产品的研发力度。
《南京高新区关于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为南京高新区发展北斗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规划,南京高新区每年将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园区从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及卫星遥感等卫星应用产业相关技术、软件、应用开发、产品制造及运营服务的企业、机构和创业团队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力争到2015年,南京高新区引进北斗卫星导航企业100家,集聚100名以上高端人才,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知名的北斗产业基地和行业应用示范区。
2013年12月,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山东广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建北航—广安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该项目的签订为济宁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众多高新区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园区企业也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开展产业研发。2013年2月,中关村企业合众思壮(002383)并购了全球第三大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与OEM板卡企业Hemisphere GPS公司高精度产品部门,同时依靠合众思壮在北斗系统产品与技术研发领域13年的积累与储备,有望推出高质量的高精度终端产品。中关村另一企业超图软件(300036)则积极“走出去”,凭借自身研发能力的优势,在国际上发展了几十个代理商,遍布二三十个国家。
扩大大众应用市场规模
由于中国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是从使用美国GPS系统发展起来的,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化基础尚待夯实,位置服务规模化市场尚未形成。而我国北斗产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巨大无比的国内市场。
《国家卫星导航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13年7月,作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惟一的国家级服务外包企业,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挂牌成立。据了解,光谷北斗注册资本1亿元,由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起,主要从事以北斗卫星导航、卫星接收站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2013年年底,上海首批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校车上路,家长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就能及时了解孩子上下学的情况——何时离校、目前位置、何时到家。这也是北斗导航系统在国内民生领域的代表性应用之一。
合众思壮2013年面向大众提供安全定位服务的新产品“凯步关爱”,一经推出就销售火爆。该产品具备定位追踪、报警提示、电子围栏、轨迹回放四大功能,向大众提供安全定位服务。合众思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凯步关爱”将走出北京,布局全国应用市场。
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对记者表示,超图软件真空间GIS技术构建了二维与三维一体化的GIS平台,实现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功能等多种应用,在数字城市、国土、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均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北斗应用市场的同时,国外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兼容北斗芯片的产品。据了解,我国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文件对外公布后,已有多家国外导航企业带着高性价比的北斗兼容终端参与国内北斗应用市场竞争。这将对国内北斗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带来更多的是机会。
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内多家北斗导航企业,他们表示,与国际大型芯片、软件企业相比,国内芯片、软件企业在技术、产品开发、人才、资金等方面处于劣势,不过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国际化竞争有助于降低成本,为北斗民用化铺平道路。相信3-5年之后,经过市场淘汰后留下来的国内企业,将有能力与国外企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