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生猪有了“身份证” 产销全程可追溯

www.jctrans.com 2014-10-17 11:40:00 新华网

导读:建立追溯体系能给食品安全加把锁,在种、养、售各个环节,怎样确保食品的“身份信息”不丢失?

  建立追溯体系能给食品安全加把锁,在种、养、售各个环节,怎样确保食品的“身份信息”不丢失?

  上海松林肉食品有限公司的6000头能繁母猪所育的每头小猪出生后,耳朵里就植入一个芯片,上了“户口”。

  按照芯片制造企业—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渊的想法,这个芯片要一直保留到猪肉上市,记录防疫、病死等各类信息,甚至具体到在养殖时猪是否打过架。

  实现这个设想,薛渊用了7个年头。在此过程中,要克服多个难题。

  无论大小养殖场,打理猪圈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往芯片输入信息成了难题。松林公司的小猪长到30公斤后,就交给当地养殖户,生猪长到105至110公斤,再收回屠宰。

  在一家养殖户的农场里,记者看到一套卡片和一根感应棒,卡片上记录着“感冒”、“发烧”、甚至“打架”等信息并配上图片,养殖户只需用感应棒扫一下猪耳朵,再在对应的卡片上扫一下,信息就上了松林公司的服务器。兽医手里也有一套卡片,上面记录着治疗信息,同样操作上传。

  “以前养猪户交猪时,我们只能拿到防疫证,如今后台记录着更多信息,便于了解更多的饲养情况。”上海松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付娟林说。

  松林公司从回收生猪到送屠宰场宰杀并分割,由于芯片位于猪耳,一旦切下猪头,信息便丢失了,此后到猪肉上市,便成了信息盲区。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薛渊设想在分割时,让工作人员在猪的各个部位打上芯片,但现实情况是,增加了工作量,工人不乐意。

  “打上芯片也便于企业管理。”薛渊说。给猪的各个部位打芯片,芯片里也有了工人的信息,企业考核不再按岗位,而是有了定量的方法。

  就这样,一头生猪从产下到上市前的整个过程,身份信息完整无缺地放在二维码上,消费者只需“扫一扫”,猪肉的产、养、宰、割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一目了然。

  “这就是农业物联网身后的大数据,有助于食品信息追溯,也有助于破解"猪周期"。”薛渊说。

  记者 潘旭 李荣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