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产业之一,正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快速发展。我国光伏产业从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高度融入国际产业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少数能够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已取得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近两年来,由于太阳能光伏自身存在多种结构性矛盾,加之外部发展环境恶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产能利用率不足40%
2012年,受下游光伏市场疲软影响,国内外多晶硅产业持续低位运行,全年总产量6.4万吨,比2011年的8.4万吨下滑23.8%。国内企业竞争能力明显不足,2012年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总量约14.5万吨,同2011年基本持平;多晶硅2012年进口总量8.28万吨,比2011年的6.46万吨增长28%,多晶硅市场大半被国外企业所蚕食,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降至近4年来最低。国内企业大面积停产,企业普遍亏损,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40%。
从企业发展情况看,我国有3家多晶硅企业的产能超过1万吨。其中,江苏中能产能6.5万吨,产量3.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61%,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亚洲硅业产量均在4000吨左右。这4家多晶硅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近60%,产量则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2%。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差别巨大,产业呈现结构性过剩。我国多晶硅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生产成本在120元/千克以内的企业有一两家,产能占总产能的40%;成本120元~180元/千克的企业有8~12家,总产能占比约为30%;其余数量上占70%的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在180元/千克以上,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仍在200~300元/千克之间。而从产能分布统计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在3000吨/年含3000吨年以内的企业数量约占60%,产能占比18%;5000吨/年以上的企业数量约占20%,产能占比70%。数量上,我国多晶硅企业仍以小企业为主。
“破产潮”隐忧初现
受2012年光伏全行业寒冬影响,“重灾区”上游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2012年底多晶硅报价一度跌至12.5万元/吨。全国大多数的多晶硅企业停产。
201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突现上涨态势。截至2月底,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至13.8万元/吨,3月延续温和增长态势,截至3月底价格突破14万元/吨,最高达到14.28万元/吨。今年前三个月涨幅较去年底已近15%。但价格上涨并未激活行业整体景气度。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国内维持运转的多晶硅企业近8家左右,目前已减至4家,且均为一线大厂。
从4月初开始,多晶硅料价格逐渐回落,平均价格降至13.7万元/吨。对外“双反”预期利好效应开始衰减,来自美、欧、韩的进口多晶硅也加速呈现量增价跌的势头。由于中国对欧美韩多晶硅双反推迟到6月底,将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初裁情况而定,双反带来的涨价预期大大减弱,海外多晶硅倾销仍将延续,预计二季度多晶硅价格将进一步下降。而目前硅料价格已让多数多晶硅厂商无法盈利,国内多晶硅厂商一季度出货量不足1万吨,同比下降50%以上。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处于观望状态的部分维持生产的厂商也将停产甚至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1月31日,江苏阳光公告,宁夏硅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并已资不抵债,为此向宁夏当地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加之日前,尚德破产重组。业内担忧,多晶硅行业或由“停产潮”转至“破产潮”。
政策引导促进产业整合
目前,我国多晶硅产业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但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多晶硅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建成,通过兼并整合的方式很难起到规模经济或达到互补的效果,“与其兼并不如新建”是行业的共识。因此,多晶硅行业结构调整的退出机制很难建立,“破产”则成为经营困难的多晶硅企业的唯一退出途径。在当前产能相对过剩矛盾的催化下,我国多晶硅行业结构整合逐步走向深入。小企业出局,大型企业则继续通过扩大规模、技改提升技术,走集中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要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求得生存,首先最根本的是提高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重点加强企业的系统集成、能耗综合利用、低电耗还原、副产物综合利用、硅烷法、流化床法等装置及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相关设备和配套材料的国产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加快技术升级;其次,推进产业的合理布局,鼓励企业向能源成本低廉地区转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向下游产业链延伸,降低经营风险。
值得欣喜的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工信部正在统筹考虑光伏产业面临问题及相关体制弊端,拟通过加快建立光伏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发布《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和相关管理办法,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产业集中度,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地区性盲目投资,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金、技术、品牌等开展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产业集中发展优势;通过电子发展基金、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等多种手段,持续支持高效率晶硅电池、自给式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相关工艺改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有效提高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开展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建立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一系列措施,强化光伏行业管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光伏行业标准体系,加强相关组织建设等,推动光伏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政策的积极引导及多晶硅光伏产业各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统筹资源、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