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食用油标准亟待出台

www.jctrans.com 2013-3-15 14:11:00 中国企业报

导读:近日记者获悉,将于2013年初出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或再度搁浅,正式出台尚需时日。

  近日记者获悉,将于2013年初出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或再度搁浅,正式出台尚需时日。

  近日,《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对北京市几家大型超市的食用油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超市里“调和、营养、维生素、初榨、新鲜……”五花八门的食用油,要想分个清楚还真得费点功夫。其中仅调和油的品种就不下20种,不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让食用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通过调查记者还发现,食用油市场存在着价格乱、标示乱、品种乱等诸多问题。

  价格参差为求利润以次充好

  记者调查中发现,调和油的品种远远多于大豆油或菜籽油等产品,这是为什么呢?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有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的调和油可盈利6%,是纯大豆油的2倍,这也是近年众多企业纷纷抢滩调和油市场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调和油市场一直饱受着“乱调”的非议,原因是这一新的油品长期只有企业标准而没有行业标准。正因为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油便宜就兑什么油,什么油贵就标什么油。最终,深受其害的只能是不知如何辨别调和油优劣的消费者。

  记者在市场上随机抽选了14种食用调和油进行价格调查,虽然同样标注为调和油,价格却参差不齐,有50元1.8升的小桶油,也有50元5升的大桶油。结果发现来自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纳福尔、阿格利司、胡姬花、龙大等7个品牌的调和油单位价格有很大的差距。14种食用调和油产品中,单位价格最高的品种为“鲁花花生调和油”,1升装售价34.5元,单位价格为34.5元/升;单位价格最低的品种为“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5升装售价56.9元,单位价格为11.38元/升。两种产品价格相差3倍。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对正在挑选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不知道为什么价格会差这么多,也不知道这些油有什么区别,选择的时候主要还是看品牌。一般会买福临门、金龙鱼这种熟悉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普遍这样回答记者。

  记者也询问食用油区域的导购人员,得到的回复是:“像这种加了深海鱼油的和加了橄榄油的调和油价格会高一些。”但该导购人员同时表示,“调和油的配料表上都不会标注出调和油中各种油的调和比例,所有的调和油都是如此。”

  标示不明配料比瞒天过海

  食用调和油在标识上让消费者雾里看花,主要问题在于包装上。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终端市场销售的调和油包装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品名标注不清、配料顺序不正确、包装误导消费者等。

  在2011年出台的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重要的更新是:“食品名称应当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所使用的商品名称不应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同时,由于大部分调和油产品未能标注出各种食用油料在产品中的比例,消费者只能通过现有信息“揣测”产品中的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

  在食用调和油市场,部分产品并未直接在品名中注明“调和油”字样。记者在超市调查中发现,不少调和油产品存在上述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行业对调和油配比方法讳莫如深的情况下,也有个别企业的产品率先向社会公开了配方。2012年8月,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金鼎品牌在京公布了新推出的食用调和油配方。金鼎向社会公布了该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芝麻油、橄榄油、茶籽油8类,配比分别为47.50%、41.40%、6.00%、2.50%、1.00%、0.40%、0.60%、0.60%。

  刻意隐瞒关键词偷梁换柱

  在此次调查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个别品牌的食用油通过有意无意的方法造成标识不清、混淆的现象,借此方法模糊转基因概念。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表示,近年中国一直进口转基因产品,主要是大豆。公众非常关心转基因食品安全,但还没听到出现问题。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一定的转基因农产品不可避免,中国大豆年产1300万吨需求超过7000万吨,仅大豆这一项来说以后还必须进口。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导致本土的大豆生产逐年萎缩。在这场“大豆侵略战”中,美国粮食寡头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及农作物加工商的ADM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借参股多家中国公司来收购压榨厂,以掌控进口大豆的定价权,从而方便美国在中国倾销大豆,进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就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油、油菜籽油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产品,如金龙鱼食用油等。但记者发现不少厂家存在对所使用的原料标识不清的问题,有些产品在包装上刻意缩小“转基因”字号,小到只有1.8毫米高;或将“转基因”字样打印在包装的角落等不显眼处;更有甚者,竟不对转基因成分进行标明。

  记者看到一桶含量为5升的金龙鱼大豆油,标签正面除了写明品种是大豆油外,还写着“强化维A,添加维E”等介绍语言,同时附有“国家免检产品”标识、“质量安全”标识和“营养强化食品”标识,对于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却只字未提。然而,当记者拿起这桶油,把目光转向标签侧面时,却在配料中看到一行小字“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而在金龙鱼另一款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的标签上,却在标签正面用最显眼的字体标明“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同时还有“倡导膳食脂肪酸的均衡比例”的宣传语。同一品牌的食用油,转基因产品将“转基因”标识标在商标不显眼的角落处,而将“非转基因”标识标在标签正面最显眼处,同样的内容,却用了不同的标识方法。

  而另外一种产地为辽宁大连、容量5升的鸿鹤大豆油,同金龙鱼的大豆油一样,其在产品标签正面也未对转基因事宜进行任何标注,让人误以为是非转基因食品。而在产品标签侧面“原料”一栏中,却用极小的字写明是“采用转基因大豆”。记者在合资超市查看了一些进口食用油,其中多力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只在标签正面写明名称、品牌、容量和原产国,也未对转基因一事进行说明。记者又查看了其背面的中文标签,也未发现关于转基因的内容,该产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不得而知。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近乎“一无所知”。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如果食品安全都无法确保,那么所谓的粮食安全只是一句空话。

  对于某些品牌的食用油使用各种方法模糊转基因概念一事,北京市法学会公益法学研究会理事李圣律师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我国现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属于转基因食品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清晰醒目,易于辨认、识读。并且规定,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时,该标注内容的文字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李圣律师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不想购买转基因食品,务必仔细阅读食品包装标识。(本报记者闻笛)

本文关键词:食用油,调和油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