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油定价权缺失

www.jctrans.com 2012-8-28 11:22:00 中国证券报

导读:中石化和中石油201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业务亏185亿元,中石油炼油业务亏损233亿元。

  对期货市场“说不” 石油巨头有难言之隐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的常清教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三大石油公司虽然拥有技术和规模等优势,但价格风险管理是其明显的短板,这才是决定它们“能盛多少水”的主要因素。

  中石化人士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公司确实很少在境外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他还表示,中石化自身生产石油较少,大量从国外进口的原油基本上都是自用为主,因此即便国内上市原油期货,用处也不是太大。

  不过,期货工具在国际市场上早已成为企业必备的“重器”。2009年4月,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调查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4%的企业普遍使用衍生品工具。

  有市场人士解释认为,由于三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国内的油气资源,因此他们不需要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来对冲风险,缺少参与原油期货市场交易的动力。

  但常清认为,垄断和规模不是主要原因,现有体制才是根本。“现行的国企考核和运行体制对企业从事价格风险管理存在一定影响。”他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也认为,衍生品毕竟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反而伤了自己。特别是中航油事件后,相关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中石油、中石化等作为大型国企,因受制于国家政策和国有企业对海外业务监管,通过参与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对冲风险敞口的需要。

  吴力波还表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定价权,石油金融属性推动价格日益脱离基本面的市场环境下,希望通过参与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的交易平抑我国石油价格风险无异于饮鸩止渴。他说,航企、油企先后折戟,固然有策略上的问题,但毫无疑问也为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定价权的缺失敲响了警钟。

  担当金融改革先锋原油期货负重前行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尽快建立我国的石油金融体系,特别是加快原油期货的上市步伐,对我国争夺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还有专家和学者表示,实际上,肩负起中国金融改革重任的原油期货,其上市的战略意义早已超过品种本身。

  “原油期货肩负着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开放的重任。”王震认为,没有一个开放性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吸引全球参与者,更无法形成国际性的定价中心。因此,作为在技术衔接、保税交割、货币兑换等诸多领域都将带来一系列创新和改革需求的期货品种,其成功推出必将促使资本项目下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筹备中的原油期货计价货币将采用美元和人民币双报价,参与主体包括境内和境外投资者。针对境外期货公司和投资者,还专门制定了参与资质及外汇资金、风险管理等配套法律和规则细则。

  实际上,即将重启的原油期货也被各方寄予相当的厚望。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领导对燃料油期货上市做出批示,“先从燃料油期货起步,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上市多品种的石油期货”。

  2012年1月以来,加快原油期货建设数度被提起。1月6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2012年3月18日,国发[2012]12号文件再次要求“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上一页

本文关键词:石油,原油,进口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