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口奶粉大幅增长的冲击下,国产品牌要走出困境,奶牛养殖应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种改良,大力发展自有奶源,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面是蒙牛、雀巢、恒天然等乳业巨头高调布局奶源基地的热闹场面,一面是国内奶牛养殖业仍不景气。
日前在奶源基地密集的河北省走访了解到,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经营惨淡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在进口奶粉大幅增长的冲击下,要走出困境,奶牛养殖应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种改良,乳制品企业应发展自有奶源,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窘境:鲜奶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堪忧
行唐县是河北省有名的牛奶生产强县,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劳务费用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惨淡经营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
事实上,养殖户效益不好,而养殖小区也是效益堪忧微利坚持。此外,一些养牛户因为行情不好而退出养牛业。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表示,2009年下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开始上涨,对奶牛养殖形成利好。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年4、5月份,原奶价格开始下跌,而饲料、运营成本都在上涨,造成奶牛养殖的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亏损。
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养殖小区未来有可能面临“后继无牛”的困境。宋亮说,这两年农业部重点加大了对养殖小区的培育力度,养殖小区占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到70%。如果养殖小区出现问题,对后期原奶生产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难题:消费不景气,乳企限量收购
从整个奶业产业链来看,奶牛养殖的困境反映出乳制品消费市场的低迷。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乳业产业链的核心是乳品企业,但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中高端奶粉市场被国外洋品牌统治,消费市场不景气,国内乳品企业的压力必然向前传导至产业链末端养殖户。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前一段时间的“皮鞋奶”事件对企业的销售影响很大,企业销售不好,产品卖不了,可能就会限量收购。
在河北省了解到,有部分乳制品企业对养殖场采取“限量收购”的政策。行唐县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官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民说,他的合作社存栏奶牛六七百头,其中产奶牛300多头,每天产奶6吨多。但收购奶的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每天只要5.85吨,超过限量就不再收购了。
宋亮认为,国内一些乳企出现资金链紧张、产品积压、限量收购的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并进行临时奶粉储备。
风险:缺乏竞争力收购国内原奶,还是进口大包装奶粉,这是国内乳制品企业面临的选择。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