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称,1000万吨/年的原料供给,地炼原料瓶颈若突破,能满足中化工炼厂37.7%的基本开工率
■记者 李春莲
日前,有多家社会机构向记者透露,发改委近期可能特批中国化工集团(简称:中化工)旗下昌邑石化、正和石化、华星石化、安邦炼化、蓝星石化等五家炼厂从2013年起,获得合计1000万吨/年进口原油配额。
据透露,预计11月底前会有结论,目前正式文件还未发布。目前,中化工正与拥有原油进口权的公司,联络实施进口的可能性。
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中化工申请原油配额成功,对于地方炼厂解决原料瓶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标志着国家政策首次向地炼敞开原油进口大门。
中化工有望获进口原油配额
原油进口大门首次向地炼敞开
中化工于2004年成立以来,为加速发展油品业务,先后收购了地方炼厂蓝星长城、化二、昌邑石化、华星石化、正和集团和青岛安邦石化,之后陆续对属下炼厂规模进行扩充。
据了解,中化工目前在山东共有6家地方炼厂,其中以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规模最大,一次加工能力分别为850万吨/年、800万吨/年和650万吨/年。
在山东排名前十的地方炼厂中,中化工占据3个席位,且占前十加工能力的35.87%。并且据卓创统计的中化工下属炼厂总加工能力为2650万吨/年,占山东地炼总加工能力的24%,可见其在地方炼厂炼油板块中的重要地位。
卓创资讯分析师罗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化工几番申请原油资质,发改委未给予通过,但是近期有市场消息称,中化工联合省石油协会,申请原油进口配额取得实质性进展。据市场人士称,中化工自2013年起,将可能获得1000万吨/年原油进口配额,预计11月底前该事件将基本确定。且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企参与帮其进口原油。
因而,一旦发改委特批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中化工炼厂原料供应不足的窘境。
卓创资讯胡慧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中化工申请原油配额成功,对于地方炼厂解决原料瓶颈是极大的利好,也标志着国家政策首次向地炼敞开原油进口大门。
据了解,目前,拥有原油进口权的公司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珠海振戎四家公司。
“这是个好事,中国的原油进口又迈进了一大步。”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表示,这也符合国家的石油战略,目前我国57%的进口依存度,仅仅依靠四大,供应商难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可以增加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进口更多的原油。
地炼原料瓶颈欲突破
或摆脱亏损和被动停工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山东地炼的开工率从2011年到现在平均在35%的水平,主要的原因就是油源供应不足。
同时,由于中化工此前并未获得原油的进口配额,因而只能借助于和国有石油集团合作,以及自行进口燃料油。目前,中海油是其炼油原料最主要的供应商,但是目前燃料油的深加工亏损严重。
根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的统计,2012年中化工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三家炼厂使用海洋油的数量预计在380-400万吨,进口燃料油的使用量在300-330万吨,两项合计为700万吨左右。
从数量上来看,700万吨的原料加工量实际上刚刚满足上述一家地炼的全年加工量所需。原料不足导致目前三家地炼的开工率均只能保持在30-40%左右的低位水平。
“中化工取得原油进口配额,地炼原料瓶颈欲突破。”罗琳表示,虽然中化工炼油装置不断扩能,对原料的需求量也随之日益加大,但其并无原油进口资质,因此长时间以来,只能靠进口燃料油和中海油供给的海洋原油来满足开工需求,导致其炼厂长期承受亏损压力。并且,由于缺乏合适原料,炼厂开工率全年仅能维持在40%以下的平均水平。
胡慧春也认为,1000万吨/年的原料供给,就能满足中化工炼厂37.7%的基本开工率,利润也得到保障,将摆脱长期亏损和被动停工的局面。
此外,地方炼厂与其他国企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之前依靠采购中海油海洋原油的被动地位亦将有所改善,后期中化工可能在山东及其周边成立销售公司,这将使自身的销售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根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的统计,2012年中海油向山东共提供了500万吨海洋油,主要供应给中化工旗下炼厂。不过鉴于中化工正转投中石油谋求原油合作,2013年海洋油的供应存在一定变数。
“此外,中化工2013年获得原油进口配额后,中化工可能会绕过中海油,不再需要加工燃料油。”有知情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化工不再需要海洋油,则如此大量的海洋油短时间内很难通过中海油自身炼厂消化掉,势必寻找其他地炼买家。而且随着渤海溢油事件影响淡去,海洋油产量明年有望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海洋油向地炼提供的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