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0日电 (财经频道 黄楠)近年来,我国外贸形势整体趋紧,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均大幅增加。“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堵截。专家指出,近期欧美涉华贸易摩擦多项措施涉及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具有较强示范效应。面对日渐增多的贸易争端,中国政府应充分重视利用世贸诉讼机制,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近期涉华贸易摩擦频发
10月8日,美众院报告以华为中兴“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联邦政府阻止两家公司在美国的并购活动,阻挠中国公司开拓美国市场意图明显。9月26日,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已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开展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早先也是该组织的一纸诉状,使得欧盟发动了迄今为止对华的最大一笔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了200亿美元。
今年以来欧美对华贸易政策持续收紧。美跨部门贸易调查机构成立,修改“关税法案”,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层面相继对我稀土、汽车零部件发起诉讼,欧盟对我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并提交反补贴申诉,对华为和中兴申诉,可谓动作不断。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涉华贸易救济措施也呈激增态势。据《经济参考报》9月27日报道,今年5月至今,来自巴西、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已经超30起,其中新发起的案件就有约20起。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前八个月新发起14起的合计数。
据商务部7月份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遭遇来自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76%。从立案国别来看,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我立案数量占总案件数的70%。从涉案金额来看,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发起调查的金额占总金额的60%。
示范效应须警惕
纵观近期欧美涉华贸易摩擦,虽然发起案件的绝对数量增长并不明显,但是涉案金额巨大,而且多项措施涉及政策和制度的调整,专家认为,贸易摩擦这一新趋势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较以往案件冲击更为强烈,影响也更为深远。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近日对《经济参考报》指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少案例都是发达国家先发起,发展中国家紧随而行。比如说在美国、欧盟对我国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印度国内产业也开始效仿,提出了救济申请。再比如我国轮胎相继遭到来自欧、美、巴西等多个国家的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9日在应对贸易摩擦相关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中,美国领头因素更趋明显。美国在施压人民币汇率、出台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双反案及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等事件上,均起到领头作用。
余本林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摩擦案件数和金额均明显上升,案件数从2002年占世界各国案发总数的17%上升到35%;与此同时,20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金额出现增长。摩擦产品也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扩展。不仅有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轮胎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稀土等基础原材料产业。
多举措应对贸易摩擦
为解决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于9日正式成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分析,国际经济司并不会取代目前一些经济部门的职能,但是它对于以后中国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沟通,包括协调处理国际经济纠纷和摩擦肯定会发生很大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工作,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出口企业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进口贸易救济,保护国内产业安全。
此外,商务部也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16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调查机关建立起贸易救济合作机制。
有专家表示,面对日渐增多的贸易争端,中国政府应充分重视利用世贸诉讼机制,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应更加成熟,对贸易争端早做准备,并培养应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