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中国和印度未来将成为全球冷链运输市场的两极,那就不得不关注中印两国在冷链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
中国和印度冷链运输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居亚太区内的中游和末游(见表)。中印两国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市场需求”项下的“国内市场规模”,而中国在“政府管理”项下的“完善法规的自觉性”上处于短板,印度的短板则在其“基础设施”特别是“电气化基础设施”。中印两国在得分上除去权重的标准差分别为0.64和0.70,在冷链运输的发展平衡性上均存隐忧。
就中国而言,随着沿海地区的人口集中度趋于稳定,以及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冷链将随着城市链向广大的内陆纵深推延,届时有望在“基础设施”、“劳动力”和“政府管理”这三大项目上取得长足进步。去年4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表示,要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冷库建设并深入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由此看来,中国的冷链发展在依靠外援的同时,亦在进一步整合内部力量。
就印度和“类印度”的越南而言,其在南亚和东盟区域内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印度和越南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正在跨越传统自然经济的障壁,在印度新德里和越南胡志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甚至突破3000美元大关,这有利于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给冷链运输发展带来希望。可是,印度和越南两国在冷链运输的“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层面的实力与亚太区域内的强国还相差甚远,急剧膨胀的需求必然遇到现实瓶颈,这也给嗅觉敏锐的投资人提供了机遇……
海上冷链运输市场的版图和源动力基本清楚了,那么今后的海上冷链由谁来串起?这根链条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