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环保规范的增多以及排放标准的日益收紧,LNG有望成为航运业的常用燃料。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我国LNG动力船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加注站配套设施不足、费用不占优等影响发展的因素,亟待调适政策、完善市场环境。
记者 张弛
LNG动力船舶产业尚属起步
在我国,整个LNG动力船舶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几大重要推动因素,国家对船舶使用LNG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具有战略推动作用,另外,在环保倒逼下,社会对新能源船舶的认同度在提升,各类资本对投资LNG动力船舶具有一定的热情。
据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投入资金并进行布局,LNG动力船舶消费也日渐活跃。上海绿动水上运输有限公司绿动水运总裁张卫国曾表示,公司已整合11家相关产业链企业,计划在3年内投资建造600艘纯LNG动力船并投入运营。
据安迅思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中国LNG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LNG价格未来将迎来下行周期。如此一来,使用LNG作为燃料则更显经济。
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推广LNG动力船在内河航行有其环保方面的边际效益,可为国家深化能源结构调整作出巨大贡献。“得益于政策、资本、技术等各项供给侧要素有力支撑,我国LNG动力船舶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也在逐步取得新的突破,并有望成为一个新供给领域。”一些专家认为,从市场消费热度和产业升级大势来看,渐趋活跃的供给主体和庞大的潜在市场,都与这种可能性显现出高度契合。
核心技术及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LNG动力船舶产业目前由于缺乏标志性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后续服务配套尚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成熟的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高端、高性能产品缺乏,暴露出我国LNG动力船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缺少重大突破。以LNG船用发动机为例,尽管国内LNG发动机已经逐步在内河进行推广应用,但在能耗等综合性能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专家直言,目前我国LNG动力船在技术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此外,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执行标准、规范,导致即使改造好的LNG动力船也难以运行。目前国内施行的规范标准,已经跟不上目前LNG动力船产业的发展步伐,致使LNG真正“登船”比预期缓慢。
LNG加注站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让消费者抱有“断气焦虑”,也是制约我国LNG动力船舶发展的一大瓶颈。上海市航务管理处运管科吴虹科长表示,“加气站建设又涉及到规划立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看法不一,推进困难重重。”根据今年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加气不方便”是影响购买LNG动力船的首要因素。
完善“市场+政策”双轮驱动
在供给和需求、政策和市场这几者的关系中,政策起牵引作用,市场起驱动作用,只有实现“市场+政策”双轮驱动,我国LNG动力船舶产业在新能源时代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受访企业和专家普遍认为,政府和业界应该坚持发展,加快优化扶持机制,着力推动船舶产销、LNG供应、加注站等基础设施产业链协调发展,并形成可持续商业化模式。
专家建议,国家应继续搞好LNG动力船重点研发专项,着力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加大对电机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提高核心零部件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牢牢把握全球最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引导船舶产业的新能源化与智能化融合。
法规及标准体系的完善,将增强各方安全应用LNG燃料的信心。专家建议,应及时更新和完善现有标准,填补内河LNG动力运输船、加注码头等方面的标准空白,为今后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做足准备。与此同时,加快完善双轮驱动机制,让前期的引导政策为后期的市场主导打下基础。
专家呼吁,要让有限的国家补贴落实到优质产品和优质企业,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让真正有能力的LNG动力船舶厂商形成“投入研发—市场回馈—加速提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