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国有船厂倒闭是正常事件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1-4 13:26:00 新京报

导读:明确“亏损就要退出,国企可以拍卖”的观念,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了。真正关键的是观念,也就是改革的决心。

  明确“亏损就要退出,国企可以拍卖”的观念,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了。真正关键的是观念,也就是改革的决心。

  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这是计划经济建成后的首次国企破产,当时的舆论震撼可想而知。国企破产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高潮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石化老总傅成玉曾说,90年代末到新世纪[-5.52%]初国企经历生死搏斗,几乎都要灭亡。此种说法固有夸张,背后却还有事实支撑。1996年到1998年,全国国企从11.38万家降至6.5万家。人们对国企破产的态度从不可思议转为理所当然:“国企效率那么低,破产有什么稀奇?”

  2004年国企改制戛然而止,新成立的国资委将改革引向“做大做强”。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天量资金注入市场,工程建设上马,大量国企开始起死回生。新时代国企基本都是大到不能倒。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前十名都是国企,利润总和占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国企破产的新闻几乎绝迹。

  这就是最近浙江五洲船舶破产引起关注的新闻背景。五洲船舶是十年来全国首家破产的国有船厂。如果不是这次破产事件,恐怕很多人早已忘记:国企效益低下是天生的不足,国企也能不赚钱,亏损起来吓死人。造船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大型私企破产已不在少数。2015年,江浙两省就有东方重工、庄吉船业、正和造船、明德重工这几家船企破产,过去几年破产的私企更是数不胜数。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论证,无论体制还是管理效率,国企都没有优越性。经济不景气,国企强撑维持,大多在于政府的支持。从市场准入到财政补贴、融资能力,国企都占据先天之利。

  很多人说,国企之存在不能光看经济意义,还要看社会效益,比如说提供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其实,中国私营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就业人口,经济潮起潮落,破产只是让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并没有造成社会动荡。部分国企破产不会造成财富消失,资产将重新配置,废墟上会诞生出新企业。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更多,这是现实生活能够印证的。

  五洲船舶破产,几乎不会有社会震荡——浙江私营船企众多,熟练工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即便走向其他行业,劳动力也能被快速消化。劳动力富余是企业家的福音,低廉的用工成本利于企业扩张,新企业也会迅速增加。

  在私营企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国企通常是地方支柱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是财神爷,效益不好就千方百计输血。补贴优惠,银行贷款,就怕一时破产,局面溃败。骤然破产带来大规模失业,这是地方政府不能容忍的,从官员的立场看很好理解,长期看却不是明智的选择。前二十多年国企改革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改制、重组,联合,直至股份合作,出售,都可以渐次将国企改制。国企改革的思路中央也已非常明确。而国企改革要推行下去,到了部委和地方真正关键的还是观念,也就是改革的决心。

  去年国务院提出,加快淘汰亏损严重的僵尸企业。私营企业无需指导,市场的力量会将差劲企业淘汰出局,需要政府淘汰的恰恰是有些僵而不倒的国企。国企蒸蒸日上,烈火烹油的时候谈改革,阻力可想而知;一旦经济下行,一些国企的神话破灭,这才是改革契机。产能过剩最严重的煤炭、钢铁、重工和船舶领域,几乎都是国企当道。

  新一轮国企改革,五洲船舶的破产应该是正常事件。亏损的国企破产,既减轻财政负担,也能加快去产能,促使经济恢复活力。90年代,每年国企职工下岗数百万,经济却以超过10%的速度连续增长,背后原因不难解释。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