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运竞争力近年不断受到挑战!环球经济不景气、中国进出口下跌、自身码头用地不足影响操作效率、加之早年爆发的工潮导致的货量流失,十年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四度被赶超,排名从全球第一跌落全球第五。在发展航运“软实力”方面,港府多番强调要发展的高增值航运业,惟至今仍未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推出,情况令人担忧。
除了上述问题,新的竞争法生效,亦为香港港口竞争力带来隐忧。现时有逾95%在港定期班轮有参与“船舶共用协议”(VSAs),一旦触及竞争法,则面临高达营业额10%的罚款,香港定期班轮协会早前已向竞争事务委员会提出集体豁免命令申请,惟尚未有进一步消息。
诚然,本港有七成货为中转货,若有船公司因有关风险而减少或放弃挂靠本港港口,香港码头吞吐量势必大幅下跌,除了拖累码头营运商的生意,还会影响码头工人的生计,对香港航运业带来灾难性的冲击。数据显示,海运及物流行业在2013年佔本地生产总值的3.3%,提供约19万个职位。
面对不进则退的竞争挑战,特首梁振英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及,将整合现时的航运发展局及港口发展局,成立新的“香港海运港口局”,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担任主席,为发展高增值航运服务业全方位推动人力培训、市场推广宣传及研究发展事宜,并协助政府制定策略和政策,提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尤其是推动海运服务业群的进一步发展。
遗憾的是,这一“香港海运港口局”并不是早前所说的法定机构,而需运作一段时间后,再参考实际经验及解决经费、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后,才会探讨转为法定组织的可行性。但不管怎样,可以看出港府确有心在航运业上适度有为,加之“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以及参与国家双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相信香港航运业仍有机会。但是,市场的转变似乎比计划来得更快,本港航运地位一跌再跌,阴霾始终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