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以海、空枢纽港吞吐量和航运企业、机构等为代表的要素集聚程度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具备完善的航运配套服务功能,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市场达到一定规模;集疏运体系合理,口岸综合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程物流服务便捷……上海市政府日前正式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简称《规划》),上海航运发展的新蓝图就此展开。
鼓励港航企业向纵深腹地拓展
“十二五”期,上海启运港退税、中资非五星红旗船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国际中转集拼等业务相继启动试点,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近1700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先后入驻上海,航运要素集聚明显加快,服务功能逐步升级。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介绍,“十三五”期,上海将推进上海港新码头建设和港区布局优化,加快推进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建设并发挥自动化码头示范效应,推动外高桥港区后续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军工路、张华浜及黄浦江老港区码头迁移,推动罗泾港区功能转型,优化港区功能布局。
做大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是“十三五”期上海航运业的重要任务。上海将鼓励港航企业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完善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港航企业的合作机制,向纵深腹地拓展航运和物流网络;支持港航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构建国际化产业布局和服务网络,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港航交流与合作;引导港口企业在着力提升装卸仓储服务的基础上,加强港口与区域内产业互动,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
上海将研究并推动实施新一轮航运服务业制度创新和开放政策,探索在国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船用保税油供应等航运辅助业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基础航运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