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沪加快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8-5 9:54:00 上海金融报

导读:日前发布的2015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新加坡、伦敦、香港、鹿特丹、汉堡、上海、迪拜、纽约、釜山、雅典位列前10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卓著,日前发布的2015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新加坡、伦敦、香港、鹿特丹、汉堡、上海、迪拜、纽约、釜山、雅典位列前10位。其中,与2014年排名相比,上海超越迪拜,跃居全球第六。依托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运强国战略、自贸区等带来的发展机遇,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新坐标

  加快国家战略实施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上海一直把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出台,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上海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铺就了道路。

  去年至今,上海加快国家战略实施,继续全方位稳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枢纽港建设继续保持了海港、空港、集疏运体系三箭齐发、共同推进的态势。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承接国际航运重心东移创造了良好环境。2014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7.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3528.5万标箱,同比增长近5%,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能级稳步提升。2014年12月23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总投资约139亿元,预计2017年建成。届时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此外,除了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沪通铁路太仓段、浦东机场第五跑道等,目前都在加紧建设,呈现海陆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014年,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66.5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9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1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6.56%、8.25%和7.33%,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共有94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6个城市。

  2014年,全球267家机场参加了国际机场协会ACI的服务质量测评,其中,浦东机场排名第6位,虹桥机场排名第14位;在我国民航资源网测评中,两机场分获国内最佳机场第一名和第二名,上海两机场正在进入全球运行品质领先的机场行列。

  1.8万人次!今年7月,随着两艘大型邮轮同时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再次刷新单日客流纪录。邮轮经济的持续井喷,对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完善中。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在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呈现“四船同靠”的壮观景象。

  今年6月,《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条例(草案)》包括总则、集疏运体系、航运服务体系、航运创新体系、航运营商环境等方面内容。提出上海将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拨款补贴、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创新奖励等方式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同时,鼓励境内外各种社会资本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企业、机构等组织建立航运基金,为航运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

  舞起龙头破浪前行,今年,上海把航运制度创新、航运税制接轨、航运法制完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聚焦航运服务业开放、航运机构集聚、航运金融发展、航运人才引进、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今年3月正式亮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何对接“一带一路”,港口、船公司、航运服务企业都做了哪些准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有统计显示,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等重大基建项目在内,2014年全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1.04万亿元。在海外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从上海港始发的亚欧航线、东南亚航线和中东航线等,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相当大的交集。按照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设想是,未来要加大与海丝沿线主要节点港口的合作力度。合适的时候,不排除在软硬件方面对其进行投入,帮助这些港口提升基建水平、服务沿线经济贸易发展。

  金融服务和货币流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货币流通,恰逢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重大“窗口期”,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将树立我国在亚洲产业分工中的枢纽位置,通过投资拉动和市场牵引提高人民币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影响力。

  因此,上海在推动海外港口投资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建设临港产业园,吸引我国的制造企业、贸易企业过去投资,跟港口互相支撑、良性互动。通过“雁型模式”,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地区,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让人民币流动起来,通过贸易往来,实现人民币流动的川流不息。

  众所周知,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之初将上海、武汉和重庆列为三大航运中心,这三大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功能发挥、辐射范围各有不同。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在优化港口建设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和实现信息共享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还将在航运金融、保险、经纪、法律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先行先试,整体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级,通过航运经济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上海港的龙头优势,目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已基本完成长江沿线港口的战略性布局,整合港口、航运和物流网络的投资,成立了长江公司,对三大体系实施一体化运作,包括“7+2”港口投资体系和“3+1”航运投资体系,以及物流、代理企业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目前,长江战略“点、线、面”的框架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长江战略依然是上海港发展的核心战略,随着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进一步增加长江水水中转业务量,进一步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合作,通过提升长江内支线外贸进出口运输服务能级,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物流优势,促进长江各主要港口与上海港的联动发展,为长江沿线城市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不是发展港口城市,而是辐射周边省区。目前,上海港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头。

  制度创新对接国家战略自贸区与航运中心联动发展

  2014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运行的第一个整年,也是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的一年。在航运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上海自贸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14年区内企业完成航运物流服务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15%,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2015年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区到陆家嘴等区域,高端航运服务业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两者的共振现象将愈发明显。

  俗话说,船跟货,货随企业,企业看环境。自贸区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落户,进而为国际航运中心带来了丰富的货源基础。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末,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累计达到23243家。其中,挂牌后新设14860家(内资12518家、外资2342家)。全年实现进出口76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比上海全市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吸引大量外贸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是贸易便利化。测算显示,目前在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目前,上海润元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南盛堡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外资船管企业已经落户自贸区,全球排名领先的船管巨头V-shipping、中英、马士基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自贸区航运产业渐成集聚之势。自贸区的简政放权和开放环境,还激发了企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热情。比如,国际中转集拼这项创新业务,简单说就是拆开一个集装箱,拿出一些货物,补充同一目的地货物后再出发。虽然这项业务对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约成本很有好处,却对海关监管能力有很高要求。

  2014年11月,上海海关发布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海运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公告》。截至2014年底,上海自贸区内已有同景国际物流、太平名威物流等试点企业成功开展了该项业务试点。同时,机场货邮的国际中转业务规模逐步拓展,全球物流巨头DHL新增两条国际中转集拼航线。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规模还比较小,未来有望扩大试点规模,实现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海运中转集拼业务的规模化运作。同时,增加浦东机场货邮中转业务的航线和试点企业,开展分运单集拼国际中转业务;谋划建立国际中转集拼信息平台,争取在2015年年内推出。

  除了国际中转集拼,航运运价衍生品、集装箱远期订舱平台等创新业务也在自贸区内积极探索,填补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功能上的很多空白。

  航运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服务有强烈的需求。通过自贸区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在境外融资便超过100亿元。由于境外资金利率较低,仅利息开支一项,每年可以节省约1.8亿元。在自贸区的航运金融业务中,发展最快的当属融资租赁业务。截至2014年底,上海自贸区已经累计引进326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体公司和336家项目子公司(即SPV项目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超过1035亿元人民币。自贸区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也正式挂牌运作,区内融资租赁产业已经形成集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今年6月30日,经过上海自贸区一年试点,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上线运行。这个系统目前覆盖货物进出口申报、运输工具申报等六大模块,参与单位扩大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17个口岸部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上线运行,将有效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左学金表示,上海自贸区有天时(“一带一路”战略)、地利(通江达海)与人和(深化改革),将帮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吞吐数量增长的同时,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实施对全球资源的配置。

  高端航运服务加速“破冰”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深水区

  今年1月5日,交通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国内航运业定下发展基调。根据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齐备、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

  港口吞吐量是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但不是目标。要推动航运经济全面发展,必须有“高起点、广布局”的航运服务体系,包括航运金融、保险、经济、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以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航运经纪等航运金融业务为代表的现代航运服务,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短板,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长江沿线10余家交易机构已成为设立于上海的全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的会员单位,沿江船舶交易量占全国的53.6%。

  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副主任林伟君今年5月在“上海自贸区航运保险创新突破研讨会”上表示,作为连接航运业和金融业的航运保险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具率先突破的可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聚集了大量贸易、物流、航运、仓储等中外企业,为中国保险业带来大量增量业务。

  今年7月1日起,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在上海率先实施。上海保监局授权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展航运保险产品注册管理,以形式审核取代实质审核;放开了对航运保险产品费率的监管,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此次改革是保险产品监管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将提升上海航运保险服务能级,更好保障‘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建设。”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

  近几年,上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前列,航运企业、货代企业、保险企业和商品及衍生业务经销商等机构大量聚集上海,为航运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保险市场船舶险保费收入22.89亿元,占全国市场的43.07%;货运险保费收入13.41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2.94%,远超中国其他五大港口城市航运保险业务总和。而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近50%的船舶险落地上海,远洋保险也有80%至85%集聚在上海。

  记者了解到,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航运保险话语权。除了航运保险外,上海的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等现代服务业都在稳步发展中。“期待上海以市场规律为主线,配合适度激励措施,趁势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业集群,在国际航运产业‘东移‘的历史演变中占得先机。”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大中华区总经理庄炜表示。

  去年以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等重点航运服务机构相继落沪,中国贸促会上海海损理算中心、中国船舶动态监控中心、中国船舶油污损害理赔事务中心等相继获批或成立。一系列国家级和国际性航运专业功能性机构的落户,不仅拓宽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半径,还大大提升了上海配置国际航运资源的底气。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上海航运交易所日前宣布,其开发编制的“一带一路”航运指数——“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与“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正式对外试运行。自1998年发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以来,上海航交所的指数系列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极大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透明度和影响力。

  不过,面对来自国际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还需继续“破冰”,航运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话语权仍待提高。目前长江航运市场港口、航运、货主企业众多,也需有配套的航运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在长江沿线发展航运基础设施的同时,需着力推动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政府不可能直接投资,政府要干的事情就是搭平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建设海员俱乐部、海员公寓、海员酒店,要有各种海运保险企业的聚集,要有海运货物代理的聚集,还要有海船维修的集中地,同时要搭建与海运相关的金融平台,航运业与其他产业要联动发展。

  上海永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副董事长毛韬日前建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三五”规划时表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是个‘大码头’。”毛韬以伦敦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劣势比照的规划对标:上海港的总吞吐量和集装箱量排位世界第一,但是伦敦之所以始终能拥有全球公认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声誉,是因其掌控着全球航运市场的整体运作,包括高端的全球航运金融、航运高端市场服务、航运衍生产品交易等,可谓扮演了顶层的“国际头脑港”角色。总部位于伦敦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也是当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航交所。“上海如果不以清晰的‘国际头脑港’为‘十三五’规划对标的话,那么只能延续航运低端市场‘大码头’的角色。”

  今年7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立足上海作为“海运强国”战略实施前沿阵地的特点,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完善港航物流体系、发展航运服务产业、推动海运业改革创新、完善海运业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项措施。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上海正在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平台,着力构建海运业改革开放的新优势,通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海运业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支撑和保障能力,通过发挥“四个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动优势,开创海运发展的新局面,引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深水区。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