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9日报道,集装箱船只越建越大、越来越多货物在同一时间进港,加上一些国家正探讨开通其他船运航线的可能性等,都是新加坡港口在未来面对的一些挑战。专家建议新加坡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维持港口高效运作的同时,也可考虑善用科技、融入更多自动化设施等来提升新加坡港口的竞争力。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学院和宜居城市中心昨天联合举办公共讲座,邀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运输论坛(港口和航运)执行官默克(Olaf Merk)前来新加坡,就船运与城市之间的关联这一课题进行演讲。
默克指出,用来载送货物的集装箱船只越建越大,更多货物也会在同一时间进港等,这些新发展都是新加坡港口未来面对的挑战。要应对这些难题,新加坡需确保港口能容纳更大船只的同时,也必须确保行政协调与物流工作到位。
根据国际运输论坛发表的一份有关巨型集装箱船只的报告,在过去10年集装箱船只的容量已增加一倍。目前最大的船只可同一时间承载1万9200个集装箱,但已有企业下订单兴建可容纳超过2万1000个集装箱的巨型船只,并打算在2017年启用。
默克说:“在扩大和确保港口设施到位同时,新加坡也应继续维持港口高效运作这一特点,因为新加坡除了面对来自船运业本身的挑战,还面对区域其他港口的竞争及一些国家可能开通其他船运航线的威胁。”
他认为,若一些国家如泰国真的开通新船运航线,一些企业可能会基于距离、收费等因素不再使用马六甲海峡,改而使用新航线,这对新加坡港口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保持竞争力,新加坡必须维持高效运作这一特点的同时,也不妨考虑善用科技、大数据等,从而发展成智慧港口。
人手短缺也是新加坡各大领域面对的挑战之一。默克认为,新加坡港口妥善融入一些自动化设施有助应对这个问题。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上,新加坡海事局局长陈国强也向默克发问,希望了解新加坡还可在哪些方面向世界其他港口学习。
默克说:“这些年的发展已使新加坡港口成为全球领先的航运、贸易和金融枢纽。新加坡也可向欧美其他大港口看齐,在环境可持续性上进一步提升,减少海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随着港口离市中心越建越远,人民与港口之间多少也有些脱节,因此不只是新加坡,许多港口都应该做些什么来确保港口能一直存于人民心中,让人民以各自国家的港口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