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堡市政厅会堂,扑面而来的就是四方壁画上易北河疾风劲浪,贸易船队举帜来往的图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汉堡已经独擎自由港大旗从当时盛行的国际贸易保护突围。
某种程度上说,自由港精神已经是汉堡城市血脉。 “作为市长,我始终都支持自由贸易。这是原则性的。汉堡一直受益于自由贸易。” 汉堡市市长奥拉夫·舒尔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作为欧洲自由经济的典型,汉堡自由港存在的历史远长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国史。而在欧洲自身贸易自由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前提下,依靠关税优惠吸引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物流和服务效率成为港口竞争力之关键。
物流效率成关键
汉堡港坐落于易北河、阿尔斯特河和比勒河三河交汇处,又经易北河直通北海,还通过运河与波罗的海相连,使河运和海运结成一网向世界各地通航,被称为“两海三河”。这里,平均每2~3分钟就有一艘船进出港,港口每天处理三四十艘货柜船的装卸作业。
汉堡自由港就依托汉堡港而建立,由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关界围墙”与其他港区隔开。进出自由港的陆上通道关卡25个,海路通道关卡12个。
汉堡自由港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经济自由区之一,面积约16.2平方公里,占整个汉堡港区面积的23%。
汉堡商会国际部一名管理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汉堡港的集装箱(标箱)年吞吐量约在900万标箱,是德国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每周约有27条航线上的班轮往来于汉堡和远东各个港口,50条支线航线直接往来于汉堡和其他欧洲港口。
在过去的10年间,汉堡港铁路货运量增长近80%,集装箱运输量增长170%。这背后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于汉堡港居于欧洲之首的铁路货运网密度,在德国,起讫于汉堡港的集装箱铁路货运量占到34%。
据上述管理人员介绍,汉堡港还在研究在港口附近和腹地建立多个中转枢纽,这些运输和物流发展理念将整合包括铁路、货车、集散船以及驳船在内的多种运输模式。
传统优惠政策
自由贸易区是在关税区内单独用栅栏隔离出一块海关管辖之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
汉堡自由港属于传统型贸易自由区,最早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后来又逐渐拓展到综合贸易功能,比如区内船舶制造业等工业生产也达到了相当规模。
因此,2013年前的汉堡自由港区内可开展货物转船、储存、流通以及船舶建造等业务,主要优惠政策也基于这些业务。
比如船只从海上进入或离自由港驶往海外,无需向海关结关,船舶航行时只要在船上挂一面“关旗”,就可不受海关任何干涉;进出或转运货物在自由港装卸、转船和储存不受海关任何限制,货物进出不要求每批立即申报与查验,45天之内转口的货物无需记录;货物只有从自由港输入欧盟市场时才需向海关结关、交纳关税及其他进口税。
贸易自由之外,自由港还有金融自由,如外汇兑换自由、资金进出和经营自由;投资自由,如雇工、经营自由,无国民与非国民待遇之分等。
管理架构方面,汉堡港实行“港区合一”,成立经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
汉堡自由港对进出的船只和货物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自由贯穿于货物卸船、运输、再装运的整个过程中,以转口贸易带动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