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3年下半年新造船订单的高增长,给造船企业带来生存希望。那么,新船订单的高增长是否代表造船业就要复苏了呢?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新造船订单的高增长只是船东为了低成本买船而造成的,但这种现象恐怕难以持久,还不能保证造船业将会复苏。
Platou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邵和平预期2015年船舶市场回暖,其认为,2014年开始船舶市场转好,此时,订船交付之时恰逢市场复苏。
预计2015年船舶市场回暖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全球共成交新船突破1亿载重吨,预计全年成交量在1.2亿载重吨左右。对于新船成交量的增加,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造船价格已经跌至谷底,船东为了能低价造船才会纷纷出手下订单。
据造船厂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船厂卖船的价格仅是人工和材料成本价格,比如有江苏民营企业接新船订单就会亏损200万元至300万元左右。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包张静认为,船价已经处于低点,但价格不可能持续低点。“不能有船厂长时间亏损造船。”
邵和平认为,船东投资订造新船的动力除了新船价格处于谷底外,对节能环保型船舶的需求和对2015年船舶市场回暖的预期也是促使船东下订单买新船的动力。“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上半年,市场将会复苏,所以从去年年底有不少船东开始试探性下订单。”
船东试探性订船
“明年订单量可能有较大回落。”包张静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新船价格持续走低,船厂又不断推出节能新船,在低船价和低运营成本的预期下,不少投机者和新进入者的订单接踵而至,而老船东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也想方设法融资订船,共同推动造船市场大幅反弹。
据了解,世界上有实力的船东开始大规模的下新造船订单。如2012年12月份,BP石油公司与STX造船海洋签订10艘11万吨原油船和3艘16万吨原油船的订单;Thenamaris与外高桥造船签订2艘18万吨散货船的订单;Angelicoussis与现代三湖签订4艘17.4万平方米LNG船的订单;太古集团与中船澄西船厂签订4艘3.9万吨货船的订单。
今年年初,国际上排前几名的挪威油轮大亨Fredriksen还加大了在中国造船厂的新造船订单。如,2013年1月份,Fredriksen与外高桥和龙穴签订了4艘18万吨散货船和2艘11.5万吨原油船的订单。
公开数据显示,Fredriksen2013年以来大肆订造新船,共订造25艘散货船、4艘LPG船和8艘成品油船。此外,Scorpio Group也在2013年撒出大笔订单,共订造57艘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和LPG船。
船东“借钱”买船
邵和平认为,国际船东纷纷在中国造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资金紧张,有的公司甚至将所有资产都抵押给银行。据其介绍,有的船东只有20%的首付是自己出资,其它资金多靠金融融资。
据了解,在橡树基金的支持下,Oceanbulk在现代重工和南通中远川崎分别订造2艘9200TEU集装箱船和2艘6.4万载重吨散货船。近期,橡树基金还与Navig8成立合资公司订造化学品船。
此外,国际船东还借助中国资金筹资建船。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累计为40余家国际船东提供了130亿美元的贷款。
除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助,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国际船东提供大量资金。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6000亿元规模。
据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李忠元介绍,公司从2001年开始支持国外企业融资,近几年的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2010年融资规模达到最高点。
订单集中大型船厂
虽然2013年的新船订单大幅上涨,但是,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代表中小船企会因此获利。
“订单主要集中在大型船厂。”包张静认为,大型船厂拥有更强的研发实力、更多的船型储备、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建造质量。
据其介绍,在船价普遍较低,全行业亏损接单的条件下,船东更多地选择大型船厂,导致新船订单集中在大型船厂手中,中小船厂接单非常困难。
目前,为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先后推出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近期,为了控制新增造船企业,工信部还制定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对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建造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质量保证体系、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一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会被拦截在造船业的大门之外。
工业和信息部装备公司由淑敏处长向记者介绍,国内有800多家船企,如果与韩国仅20多家船企相比的话,国内船企的数量是韩国船企的40倍。其认为,应引导中小船厂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希望那些企业提早退出造船市场或是转型。
据由淑敏介绍,从政府角度来说是支持提高技术转型的企业。此外,由淑敏还表示,造船企业应该“走出去”,整个行业发展不能只靠内需,还希望企业能走出去,依靠国际市场份额生存。
编者按:数据显示,2013年前10个月,造船业的新船订单出现大幅增长,已经跌至23年前的船舶价格开始上涨,呈现“小阳春”的态势。然而,新船订单的增多并没有给船厂带来业绩的增长。新订单的增多是否能让深陷亏损的造船业复活?本组稿件旨在通过数据来剖析造船业的现状及未来出路。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