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483艘、2090.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6%。“预计今年下半年船舶市场难以出现明显改观,总体上仍将比较低迷。我国船企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苦练内功,切实提高船舶质量和船型技术含量。”业内人士日前指出,我国船企要尽快从市场跟随者向市场引领者转变。
钟汆
量价下跌凸显二次探底之忧
据不完全统计,1—6月,全球累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合同金额300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从中韩两国接获的新船订单结构来看,韩国船企仍然基本垄断了LNG船和钻井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建造市场,而我国船企仍以散货船等技术含量较低、价格较低的船舶建造为主。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张静指出,上半年船市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新船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船企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很多船企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甚至停工的现象;二是与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运输环节相关的装备产品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如成品油船、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钻井平台等。
据有关媒体报道,全球造船业仍然处于产能释放的高峰期。1—6月,全球共交付船舶1249艘、8739.6万载重吨。由于造船完工量远远大于新接订单量,船企手持订单量大幅下滑,今年6月底仅约3亿载重吨,比去年年底下降22%,较历史最高位时的降幅更是超过50%。
同时,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船市延续了去年的不景气,新船成交量继续大幅萎缩。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6月底,我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28亿载重吨,同比下降35%;韩国船企手持订单量为819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5%。新船价格也进一步下跌。今年6月底的主要船型报价与去年年底相比,降幅最小的有2.8%,最高的达17.8%;与2008年顶峰时相比,累计降幅已普遍超过50%。
“从三大主流船型细分市场来看,上半年散货船在整个新船订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但行情已不能与过去几年同日而语,而集装箱船在三大主流船型中表现最差。除受市场自身运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外,散货船市场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给这一市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集装箱船市场与全球经贸关联度最大,今年年初以来,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直接拖累了其行情。”包张静分析道。
技术引领市场需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市开始出现下滑。自2011年起,船市再次整体大幅下滑,今年年初以来更是进一步下探。包张静认为,当前的二次下探更能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情况。
由于新船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今年年初以来,新船价格持续下跌,目前有些船型的船价已经突破船企的成本底线。那么,当前的船价还会不会进一步下降?包张静认为,不排除有极少数在过去几年高峰期赚得较高利润、实力雄厚的船企,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和抢夺订单,特别是批量船订单而开出更低的价格。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船价未来下跌的空间应该很小,而且,船价总归会回到正常区间,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
“广大船企要切实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踏准市场需求节拍,具有前瞻性地做好船型研发工作,变被动跟随市场为主动创造市场,真正站在船东的角度,根据不同航线、不同货物的特点,切实开发出满足船东需要、适销对路的船型,特别是要坚持技术先行,用技术引领市场需求;坚决避免同质化竞争,尽快做到差异化竞争。” 专家建议,我国船企在这方面要学习日本船企。前几年,因受日元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日本船企新接订单量不断降低,而今年年初以来,他们推出了多款采用绿色节能技术的新概念原油船和散货船,深受船东青睐,而且已在接单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上半年,日本船企新接订单量为42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而2011年其市场份额不足5%。
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这将从根本上制约船市的发展,再加上全球运力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将进一步影响海运量的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船市总体向好的可能性不大。不过,由于新兴经济体对石油仍存在较大的刚性需求,中长期油价高企仍是当前业界的共识,这将为海工装备市场的持续活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此,我国船企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