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NG船运市场渐入佳境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7-3 10:12: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到“十三五”末,预计中国LNG船队保有规模将达到50~60艘。

  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到“十三五”末,预计中国LNG船队保有规模将达到50~60艘。

  张纪峰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全球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作为天然气的一种形式,LNG解决了气态天然气不利于远洋运输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天然气被液化后运送到世界各地。每一个LNG项目都包括气田开发、液化、海上运输、接收站(含气化)、用户(发电或民用)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必须协同建设,同步投产,因此,人们把LNG项目称为LNG链,气田开发、码头建设、船舶建造的周期均在3年左右。LNG运输不同于常规的海上运输,LNG贸易供应链的自身特点,照付不议的履约责任,保障安全、稳定和可靠的供应要求以及LNG运输市场不完全竞争性等特点,都决定了贸易商将LNG海上运输作为其贸易供应链中的一个管道来看待,所以称LNG船舶为浮动的海上管道。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LNG贸易总量约为2.22亿吨,占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的30.5%,较10年前翻了一番。全球现有营运LNG船舶361艘,总舱容约5328万立方米;在建订单58艘,总舱容约840万立方米。在营运的361艘LNG船舶中,舱容在5万立方米以下的船舶有10艘,占比2.8%;5万~10万立方米的船舶有14艘,占比3.9%;10万~15万立方米的船舶有221艘,占比61%;15万~20万立方米的船舶有71艘,占比20%;20万立方米以上船舶有45艘,占比12%。在建的58艘新船中,主要为15万~17万立方米的船舶,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LNG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当前,国家能源战略理念方面发生了六大转变: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到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以能源的消费调控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向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各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将对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国LNG进口量年均增速达到120%,2010年进口天然气(LNG和进口管道气)占到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6%。各级政府对LNG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纷纷投资兴建LNG项目,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

  自199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准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LNG进口项目。其中,广东LNG项目于2006年5月试运行,9月份正式运营;福建LNG项目2009年5月投入运营;上海LNG项目2009年6月投入运营;江苏如东LNG项目2011年5月投入营运;大连LNG项目2011年11月投入营运。此外,河北、天津、珠海、汕头、海南、北海等LNG项目也在筹划中。通过对沿海各LNG规划项目的实施,中国将基本形成国内天然气资源与国外LNG资源相互补充的沿海天然气供应体系,实现LNG产业的资源供应多元化、造船运输自主化、区域布局合理化。

  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

  发展LNG船市必要性

  LNG项目是“国家项目”,日本和韩国LNG项目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为发展LNG项目提供贷款,给予高额的项目风险保险,并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日本投资者在日本造船,由日本船公司负责LNG运输。韩国政府同样对LNG项目制定由韩国船公司承运,在韩国船厂建造LNG船的政策。

  LNG贸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贸易模式和运输方式。国际LNG贸易方式主要以DES(DeliveredExShip,目的港船边交货)或FOB(FreeOn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为主签署长期合同,两者的核心差别是对运输船舶的控制。在FOB贸易方式下,由买方负责运输,掌控运输船舶的控制权,而在DES贸易方式下,则由卖方负责提供运输服务。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LNG,船运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