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临近,寒意渐浓。这是眼下航运业的感受。从今年一季度至今,浙江沿海航运市场先低位震荡再“跌跌”不休,航运企业“大惊失色”,直呼“二次探底已临城下”。
“生意快做不下去了”
“这生意快做不下去了。”在日前举行的交通运输部航运市场形势调研座谈会上,与会的航运企业代表集体道出苦水。“目前北方港口到上海、宁波一带的运价不到50元,一旦遇上节假日或雨水充沛期,港口发货量下降,运价会跌到40元/吨左右,这基本上是保本价了。”某航企负责人说。
浙江航运企业多以经营煤炭、铁矿石、原油等货物运输为主。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浙江航运企业曾遭到冲击。这之后也一直处于缓慢恢复中。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在宏观基本面的全面紧缩,房地产业遭受严厉调控,各种原材料的运输需求增幅缩小,再加上其他因素,如当前煤炭价格趋高,电厂发电亏损减少发电量,导致电厂的煤炭库存增大,也减少了对运力需求。专家预计,今年干散货海运量同比微增5%。货源减少直接导致市场运价下滑。
细究目前航运市场低迷的原因,除货源少、船舶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船多货少。
过剩的运力,肇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航运业虽处于低谷,但是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仍对市场充满信心,纷纷抄底,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新建船舶,为下一轮航运复苏作好准备,这也是近两年来运力非但没减少反而还有大量新建船下水的原因。作为造船大省,今年前7个月,浙江投入的大吨位船舶已达127万载重吨。据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邵银泉介绍,2010年全省投入市场的运力超过2000万载重吨,增加17%左右,而货运量增幅却不到10%。
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似乎还看不到回暖的迹象。由于运力过剩压力短期内难以“转移”,明后年的航运市场的走势可能更加悲观。
从货量角度看,对电煤运输占较大比重的浙江航企来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度实施,以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应用,煤炭运输进一步萎缩,甚至在几年之后,无煤可运的悲剧或将上演。
“市场不相信眼泪”
路在何方?如何应对?看惯“风波”的浙江航企深谙“市场不相信眼泪”的道理,直面困境,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积极制定应对之策。面对货主自建船队即将带来的冲击,一些上规模的航运企业未雨绸缪,积极开展与货主的战略合作,如通过相互持股,融入货主试图构建的稳定物流体系中。银星、太平洋等民营航企已成功开拓国际航运市场。
“关键是,要一如既往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如调整优化运力结构;严格控制运营成本;改变单一以某个货种运输为主的方式,实施多元化发展;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船队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用良好的服务赢得、留住客户。”一位密切关注沿海航运市场的业内人士建议说。
航运专家亦指出,航运管理部门亟需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制订合理政策,既鼓励航企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又要提高航企入市门槛,阻断老旧运力进入航运市场。“管理部门要为航企提供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给予航企特别是中小航企以国民待遇,在市场、税收、融资等方面打破垄断局面,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航运市场平等参与竞争,推动航运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航运业健康有序发展。”宁波市港航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