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定海运资源长远开发、维护和使用规划。船队、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等能力建设是海运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尽快完成建港岸线资源彻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对海运发展的需求,制定港口岸线规划。同时建设可控制的资源运输船队,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完善法规体系,规范海运市场。加快制定航道法、航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与港口法配套的管理规定或实施办法,提高港口管理法规可操作性。探索制定自由贸易港区法和配套实施细则。在立法上仿照发达国家做法制定国际海运促进法,为我国海运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还应完善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机制,并制定产业安全评估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执法和健全市场监督机制,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再造海运行业发展链条。中央政府部门之间应积极探索我国航运税制改革,减轻船员所得税,探索取消营业税+所得税制,实行“吨税制”,使我国航运企业具有与国外竞争对手相当的经营环境。形成完整的政府、运输服务供给者、运输装备提供者、运输服务需求者、运输服务相关者互动机制和互动体系,由单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为海运产业链整体参与国际竞争。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海运事务,充分发挥我国海运大国地位优势。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公约的研究、制定、修订工作,实现与国际公约的良性互动,当前应特别深入研究《鹿特丹规则》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与海军的协作,和世界各国合力开展打击海盗的行动,确保国际海上运输安全。
五是鼓励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育。加大水路交通学历教育,着力完善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培养数量充足的高级船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还应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投入,鼓励港航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能耗和排放等。□(作者为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副总裁、船长)
解放思想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的中国,仍然面临着铁一般的思想“雄关”,需要“迈步从头越”
文/张世平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邓小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讲。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继续解放思想”,而且还把“坚持解放思想”摆在了“四个坚持”之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一些国家、民族,越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似乎一些陈旧的思想包袱就越多。而那些历史短暂的国家、民族思想上却很少有“清规戒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大量优秀的思想,同时也积淀了一些陈腐的观念。比如,按照中国传统的海洋观,海洋只不过是大陆的延伸,海是维护大陆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根本看不到海洋事业是发展贸易、促进生产、确保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谋求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必须突破陈旧、错误的思想观念“重围”。否则,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和冲撞所带来的内耗,将使我们再一次失去走向海洋的机遇。
当前,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观念的“重围”,绝不是空穴来风:以愚“仁”的观念来看待姓“公”的海洋的有之;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对立起来并认为军事投入必然有害经济建设大局的有之;把外交手段吹得神乎其神、视今日中国国际地位更多来自和谐外交结果的有之;在西方国家指手划脚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有之;把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简单地理解为守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不敢越国门一步的有之这些思想观念,无论怎么解释、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都十分有害。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已经走进海洋;早在几个世纪之前,一些西方国家就在开发利用海。一些濒海民族、国家所以成为强大的民族、强大的国家,海洋就是其根本和获得成功的“秘密武器”。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我们拥有了各种动力的船舶,进军海洋已经不是一种需要冒太多大风险的事情了。
现在“不差钱”的中国,差的是海洋意识。有报道,日本人曾花300亿日元想方设法保护了位于东京以南千余公里海洋中一个名叫冲鸟岛的地方。涨潮时这个小岛长度不足5米,最高处离海面仅-0.45米;退潮时也不过十几平方米。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气力去保护它呢?因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日本人可以用这300亿日元换来以12海里半径的1500平方公里的领海区和以200海里为半径、总面积达43.1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前者相当于3个新加坡的面积,后者相当于4个浙江省。日本“寸海必争”的精神和长远的战略意识,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海洋仅仅是一个“海上游乐场所”,有无穷无尽的海鲜——鱼、虾、蟹、蚧。更可悲的是,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国土”=国家所管辖的“陆地”,“国土”=960万平方公里,海洋是“外国的世界”,根本不知道还有“海洋国土”,还有管辖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
实际上,自秦统一以来,中国的领土就包括了海洋部分。今天,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总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加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中国国土总面积应当为1260万平方公里。另外,中国在太平洋中还有一块经联合国认定的、拥有永久开采权的“海中之地”——7.5万平方公里的海底。
“不差钱”的中国,从一定意义上讲,最差的是海洋意识。今天的中国应当确认的重要概念是:“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蓝色国土)+领空,另外还有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海洋连接世界各地,过去是、今天是,明天仍将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立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不仅早已被海洋大国的历史所证明,而且也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向海洋的历程及其成就所证明。
海洋是国际性的“公共资源”,中国也拥有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力。今天的中国人应当确认的第二个基本概念应当是:“国土”=未来生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应当下大力气做好开发利用海洋这篇大文章,把海洋作为解决经济增长、劳动力就业、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