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海运新闻 > 正文

揭秘日本震后集运市场众生态

www.jctrans.com 2011-4-26 9:47: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尽管,业界评论日本地震对于散货和油轮运输市场较集运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对于一系列发生在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灾难所造成的后果,绝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当下。在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集运市场当然首当其冲。

  增加中国出口日本货量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关系十分密切。长期以来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出口农副产品及日用消费品,双方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中日贸易逆差持续、大幅、毫不收敛地扩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中国需大量进口日本高附加值的上游产品,这是逆差扩容的主因。再者,从贸易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出口的最终制成品中含有大量“日本成分”。

  去年对日本的出口占到中国出口总量的8%,从日本的进口占到了中国进口总额的13%,去年中国共从日本进口1767亿美元的货物。其中,化工制品占15.4%;金属制品占11.1%;机械、电子产品占48%;车辆、航空器和船舶设备占9.5%;光学、医疗仪器占8.3%,而这些进口货物中大多都是国内相关制造企业的核心元件。

  中国的制造业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机器设备,如果来自日本的供应渠道受到冲击,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相关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这也是此次日本地震和海啸影响到中国经济的主要渠道。

  此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宫城县正好是丰田最新的生产基地,由于日本丰田、本田等汽车企业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导致中国部分对日本出口汽车零部件企业受“株连”。受全球化及中日贸易升温的影响,当前,中日之间汽车零部件合作密切、相互依存。日本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的相继停产,在影响中国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同时,也影响了部分国内车企对日本零部件进口业务,而这些业务对国内部分班轮公司来讲是笔不小的损失。

  不过,从中长期看,日本地震对于中国扩大对日本出口贸易来说是一个契机。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灾后重建的众多原材料将严重依赖进口,而中国应该是它首选的进口国,因为从中国进口的物流及其他成本相对较低。从中长期来看,这些都会给国内航运企业带来众多机会,中日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格局在今年也将可能发生变化。

  日本地震后其国内急救用品、生活物资的需求量变大,给中国食品外贸企业带来了扩大出口的机遇,食品类、鞋类等日用消费品和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出口订单有望增加。同时,灾后日本重建也需要大量的物资,如水泥、钢材、叉车、挖掘机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积极寻求并努力把握好商机。

  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让全球一时“谈核色变”。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核电站建设进程受到影响,核能源发展面临危机。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光伏能源产业作为新能源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光伏电站等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品,有望在此轮竞争中扩大出口份额。

  促进亚洲区域货量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去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556.5亿美元,主要是中国进口大量日本生产的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实际上,不仅是中国,亚洲经济体在高科技材料、配件等方面严重依赖日本进口。

  野村证券报告指出,去年,中国台湾和泰国的进口分别有20.7%来自日本,韩国15.1%来自日本,中国大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12.5%左右来自日本,越南、新加坡及印度则相对较少。野村证券报告显示,去年,日本对亚洲的出口总额达到4300亿美元,其中电子机械和机械品几乎占据一半份额。受灾最严重的宫城、福岛、岩手三个县是日本电子设备产业集中地。这三个县的制造业出货量占2008财年(截至2009年3月底)日本总出货量的3.6%,但如果包括长野、茨城和新泻县,该比例将达到10.8%。

  地震过后,日本对中国出口可能大量减少,中国对日本出口量可能会大幅提升,而之前日本出口他国的业务有可能将会被中国接手或取代。日本不少产品在向亚洲出口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如汽车、电器、液晶面板等,震后这些产品将会出现一定的“真空期”。国内的优势产品可以乘虚而入,抢占日本产品出口市场。这种影响在短期来看并不明显,但将会在灾后重建的2~5年内逐渐显现出来。

  法国兴业银行最新发布《日本地震对亚洲影响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与日本紧密的贸易关系集中体现在生产和贸易两大方面。预计短期来说,中国经济将受到轻微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约占GDP的0.7%。

  《报告》指出,亚洲各个经济体对日本的经济依赖程度各不相同。在进出口方面,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在出口收入方面是对日本依赖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而另一方面,中国台湾、泰国和韩国是进口日本产品最多的三大经济体。

  地震和海啸以及核辐射三重灾难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创,甚至对亚洲以至世界经济复苏也会造成影响,但是,日本经济产出的短暂中断,核泄露让日本摆脱对核电依赖的可能,以及灾后重建,也为亚洲国家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

  不仅仅是中国,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机会。由于日本汽车生产在地震中受影响,消费者可能转向韩国等其他的汽车生产商;中国台湾一直在芯片生产等方面与日本竞争,如果日本生产中断,中国台湾芯片生产商将会有更多机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可以满足日本重建对橡胶和木材的需求;日本可能还会重新考虑大米自给自足的政策,届时,越南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可以填补空白。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地震可能推动日本制造业的重新布局。由于地震的灾难性后果,可能会促使更多的日本企业转向海外生产,从而推动第二股日本海外投资热。泰国、越南等国因为灾难较少、劳动力效率的改善以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原因可能会成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

  因为上述多重原因,亚洲区域内航线将继续高速发展,而货量分布将更加趋于均衡。有研究机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亚洲区内航线货运量有望达到2200万TEU。从该机构预测趋势来看,2006—2012年,亚洲区内航线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为6%。据统计,去年亚洲区内航线的货运量增长15%,今年将有望增长7%,明年将保持5%的增长速度。另外从一季度数据来看,目前亚洲区内航线共投入1080艘运力,较去年的992艘有所增加。航线平均运力为1200TEU,其中有16%的运力为2500~3500TEU。 

本文关键词:日本,集运市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