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及即将获批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无不显示着中国已经开始迈入海洋经济大时代。
周 漱
浙江海洋发展成国家战略
3月1日,从浙江省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全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在1月16日开幕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海洋经济”这个词就出现了10次,“海洋”、“港口”等词更是出现了20多次。种种迹象表明,浙江经济发展正逐步瞄向“海洋”。
浙江是中国的海洋资源大省,拥有26万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6倍。对浙江而言,发展海洋经济具有资源、区域、产业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优势。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浙江海洋经济也已居全国前列,2009年浙江全省海洋经济总值为2809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5%。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提到201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主要安排时,吕祖善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分解落实海洋经济试点工作任务和责任,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实施一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要推动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等等。
在国务院的批复中,要求《规划》实施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务院要求浙江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要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省市的对接合作。
转型升级增添海洋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浙江全省GDP平均增速达11.8%。如何让发展势头不衰?《规划》似乎提供了答案。浙江省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新格局是主要的手笔。
“一核”: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港域南部重点发展集装箱现代物流,港域北部区域重点完善海进江系统。
“两翼”: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以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带海域为南翼。根据各海域的自然条件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海域的基本功能。
“三圈”: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作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依托,加强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加强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九区”:重点建设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物流、嘉兴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舟山海洋、台州湾循环经济、温州瓯江口等九大产业集聚区。
“多岛”:重点开发梅山、六横、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洋山、南田、头门、大陈、大小门、南麂等重要海岛。
围绕这些大平台,浙江省将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中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同时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新格局将成为浙江新的增长极。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表示,到2015年,这一区域内GDP将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GDP达8.6万元;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
有理由相信,到“十二五”末期,浙江不但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也将会发展成中国的海洋经济强省。
三大海洋经济圈渐趋成型
去年,国家发改委把“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列为地区经济发展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海洋开发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去年7月,山东、浙江以及广东三省一起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伴随着国务院对三省规划的相继批复,全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渐趋成型。
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完善区域经济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批复后的山东半岛动作频频。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23个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49.4亿元。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介绍,这次签署协议的项目涉及农业科技、新能源利用、国际物流、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另外,山东省政府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12家银行总行和6家保险公司签署了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在广东省,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按照广东“十二五”规划的构想,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将加强粤港澳在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旅游装备、游轮旅游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合作。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将扩大与福建在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在去年召开的广东省第六次海洋工作会议上,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粤东、珠三角、粤西三大蓝色产业带将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除此之外,临海工业基地也是发展重点。广东省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汽车、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重大技术装备等制造基地;集聚发展石化工业,重点建设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茂名、湛江等地的石油化工及配套产业基地;扶持广东钢铁工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环珠江口千万吨海洋船舶制造基地、湛江大型现代化钢铁基地;加快海洋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支持建设一批核电、核能、风电、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能源产业基地。
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目前,海洋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日益提升,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跃升为31964亿元,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6.12%,远远高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中国的海洋经济事业有待继续加大推进和发展的力度。
当前,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划,用约占全国12.4%的土地面积承载着约占全国36%的人口。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担负着拉动全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挑战。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说,全国发展海洋经济虽形势一片大好,但忧患也非常明显。海洋经济活动内容扩展、空间扩大的同时,发展似乎也有点失控,沿海海岸线大规模人工化,自然海岸消失得非常快。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陆续获批的沿海开发战略将带来新一轮的海洋和海洋带开发热潮,使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压力。
区域层面上,中国海洋的发展与周边海洋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联系紧密。与海上周边地区既存在经济依存度增大、利于海上局势稳定的一面,同时也面临一些周边国家争夺海洋权益和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周边海洋开发活动所引发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凸显。全球范围内海洋发展的趋势则是遏制海洋资源衰竭和生态健康状况恶化,开拓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然导致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实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和海岸带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表示,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初步完成了未来10年中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拓海洋发展新空间,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关键词:海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