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筹备近两年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基金公司)将在6月中旬正式挂牌。作为落实上海 “两个中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环节,计划首期50亿元规模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终于艰难起航。
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袁平对即将挂牌的基金公司充满信心,6月3日他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基金公司计划在挂牌后9个月内完成首期资金募集。
据悉,基金公司成立后不久将申请向国家发改委备案。
不过,基金公司的成立难以改变产业基金的募资困境。知情人士表示,从筹备之初就同时纳入计划的基金募集工作一直进展不顺,基金首期50亿元募集资金的最终来源很可能主要是四家股东的“自掏腰包”。
对于这只受到上海市政府高度关注的产业基金筹备以来所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上海市发改委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项目储备的不足以及股东之间的分歧可能是主要的问题。
艰难筹备
“目前我们在市工商局的查名完成预核准手续,基金公司定名为‘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筹备组的一位人士近日告诉本报,只要各方股东验资到位就可办理注册,“时间大概就是6月中旬,最快可能是在9日挂牌”。
据悉,基金公司注册资金为2亿元,首期缴付1亿元,股东分别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际集团)下属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国资公司)、国泰君安[99.28 0.00%]证券下属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中国海运集团下属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投资)及虹口区政府下属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虹口国资公司),出资比例为3∶3∶3∶1。
另外,股东方派驻基金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比例除职工董事之外为2∶2∶2∶1,董事长可能由国际集团副总经理杨德红兼任,而总经理由国泰君安推荐并由董事会聘任,不过目前已基本确定由袁平出任总经理。
事实上,这家基金公司从发起筹备到将要成立,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历程。
2008年8月,浦发银行[17.95 -1.21%]和中国海运集团联名向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报了 《关于设立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建议》以及《上海航运产业基金设立方案(建议稿)》,提出由上海国际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作为共同发起人,浦发银行作为托管人和财务顾问设立上海航运产业基金。
据悉,包括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及两位分管副市长杨雄和屠光绍当时均作出了 “积极推动”的批示。随即,国际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成立了航运基金联合工作组,具体负责发起筹备等相关事宜。
但据了解,筹备工作进展一直不顺,到2009年12月之前,不仅设立方案几经修改,就连投资主体都一直尚未完全明确。
“项目储备的不足以及股东之间的分歧可能是主要的问题。”上述上海市发改委的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参与各方在组建基金公司的思路上出现多次重大变化,导致了拖延,而股东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资金募集的责任上。
“在最初的发起人协议中,有关于基金公司出资人原则上应分担首期资金募集责任的条款。”上述人士称,一直到今年1月18日虹口区政府召集航运基金第二次四方推进会议,才删除了募资责任的条款。
根据了解,此次基金公司能够在6月挂牌,筹备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虹口区政府的协调之下,最终促成各方股东签署了“基金公司发起人协议”及公司章程。
2009年年底,由原国资公司资产经营部总经理、同时也是国泰君安董事的袁平挂帅的基金筹备组开始运作,而上海金融工委的官员告诉本报,此时袁平的编制已经转入国泰君安。
募资难题
袁平对基金公司成立后的运作充满信心,不过,他最大的难题是即将开始的资金募集。
据了解,今年2月起筹备组已经开始组建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及基金运作的整体方案,其中包括潜在投资者的前期沟通和筛选、基础项目库的构建、基金托管银行的确定等。
不过,“股东之间在资金募集责任上的巨大分歧还可能将影响接下来基金的运作。”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基金的首期募集可能还需要依靠股东出力,但股东方对此依然不满。”
“最初提出异议的是中海集团。”一位基金筹备组成员回忆说,“当时中海集团参与发起基金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希望这只基金能够投资于自己集团的项目,本身就有些融资的味道,因此要自掏腰包显然不愿意。”
至于国资公司方面,一位国资公司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宽松,之前由于整合的需要已经被划走了大量资产,而由于不能以银行贷款参与产业基金,考虑到资本补充机制等因素,如果完全市场化自主选择,参与这个基金有些不合适。”
据悉,国资公司相关部门也向国际集团表示了自己的谨慎态度,甚至建议“慎重研究,暂不介入”。而国资公司总裁办公室副主任苏立也不愿意谈论此事,只对本报表示 “这些情况目前还不知道是否可以对外披露”。
据了解,目前国资公司已经在准备出售手中的一些金融资产,以应对船运产业基金的募资责任。
另外,作为负责基金管理的国泰君安由于有比较雄厚的投行及资产管理部门,因此自身对资金募集还是有一定的把握。而由于虹口国资入股的比例本来就不高,且区政府十分希望基金落户虹口,因此虹口国资公司即使最终按出资比例承担数亿元的首期资金募集也会认可。
对于基金的募集,袁平称:“虽然关于出资人募资责任的条款最后删除了,不过股东可能依然会按照一定比例负责募集资金,再通过私募形式募集一些。”
不过,袁平没有说明股东具体需要承担多少比例的募资责任,但据本报了解,50亿元的首期募集资金可能由股东负责的要远远多过对外募集。
项目之困
知情者表示,实际上资金募集遭遇难题的主要根源在于项目储备的不足。
据媒体报道,在天津成立的中国第一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中船产业投资基金在设立之初就已经有50多亿元的项目储备,这些项目不仅已经拥有了合同和租约,并且收益也已明晰。
上海船运产业基金的情况则没有这么乐观。上述知情者透露说,基金目前比较成熟的项目储备十分稀少,这也使得基金筹备组前期与潜在投资者的沟通并不顺利。
对于基金目前的项目储备情况,袁平则表示:“我们还在对潜在的项目进行研究,基金的投向不仅仅限定在上海,也不会单纯依靠作为股东之一的中海集团。”
据了解,上海航运产业基金最初定位于专业投资于航运产业链相关项目,以填补上海航运领域股权投资基金的空白,引导社会金融资源配置于航运产业,加强航运资源的聚集与整合,同时也是为了落实上海 “两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工作。
然而上述知情者表示,虽然有市府的高度重视,但市场化的运作确是管理部门给基金定的运营原则,因此项目需要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甚至股东方去寻找资源,但目前似乎碰上了不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