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产业 培养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
www.jctrans.com 2009-6-15 9:39:00 航运在线
有专家指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而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产业升级,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水平的国际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航运信息服务和航运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让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坚挺”起来。 上海对于自身的定位一直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国务院于4月1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更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指引和支持。 上海发展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先天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泊位多、水深好、腹地广、吞吐量大、船公司集中、班轮航线密,固然是大港。但是否大港就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呢?这里拿几个世界主要港口的数据作比较。 2008年度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依次是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宁波-舟山,鹿特丹,青岛。放眼望去,东亚地区的港口可谓出尽风头,而伦敦和汉堡港则名落孙山。伦敦港在榜单上踪迹难觅,但是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稳如泰山;汉堡港箱量跌出前十,但依然是集装箱船船东的大本营,汉堡的KG在船舶融资市场上仍然是排头兵。 那么,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能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的,必定要有在国际范围内配置各种航运资源的能力。以伦敦为例,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伦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分布在全球的航运人的神经。 再拿这一轮超级景气周期中崛起的中国新兴造船企业为例,诸如江苏扬子江,东方船厂,都是远赴新加坡上市融资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目前国内手持订单量第三,正谋求上市的江苏熔盛重工,也把香港定为上市地点。 国际航运中心也必定是有能力提供完备的高端的航运服务(诸如海上保险、船舶融资、相关法律服务、航运咨询服务等等),能为航运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要是中国的船东想买入国际上的二手船来经营,很多时候要通过伦敦的船舶经纪公司交易;出了纠纷,要到伦敦、新加坡等地去仲裁或诉讼,请的也还是英国律师行的律师;船舶入英国的互保协会;船只最后要去拆解,也往往通过伦敦的经纪公司卖到南亚的拆船厂。所以,要是以在国际范围能配置各种航运资源的能力和提供完整的高端航运服务业的能力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那么上海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制造业中有句话叫做“一流企业作标准,二流企业作技术,三流企业作产品”。制造业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所呈现的这种“两端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对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有参考意义。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资源配置、货运吞吐、高端航运服务这些功能,其产生的附加值也会有这样的“微笑曲线”。有巨大的吞吐量固然能凸现大港的地位,带来巨大的贸易量,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吞吐量并不能决定在国际航运业内到底有多少话语权,也不能决定从全球的航运产业的发展中分享到多少利益。所以说,建设真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也需要搞产业升级,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这也正是为什么《意见》中以专门篇幅明确要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这不是简单的附加值高低和获利多少的问题。只有形成国际范围的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拥有高水平的完整的高端航运服务业,形成完成的航运产业链条,才能成为一个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物流这几大元素汇聚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一个国际航运的神经节点,而不仅仅是个只有吞吐量的关节节点。 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产业升级,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构建高水平的国际航运保险,船舶融资,航运信息服务和航运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上海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比如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是英国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以外重要的航运指数,为广大船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航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高度成熟的行业,各种航运服务也都有成型的业态。航运业是最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只要虚心学习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成功经验,努力培养和引进各类高水平的金融、法律、航运和贸易人才,出台和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政策,一定能在发展和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上实现更大的进步。 把上海建设成国际航运中心,关键要打造上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航运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各种高端航运服务的综合集成上的,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船舶融资、航运信息、法律、咨询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导致这种资源配置能力的欠缺。以船舶融资为例,在数以千亿美金计的船舶贷款市场,以百亿美金计的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市场上,上海显得默默无闻,这和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非常不相符,也严重制约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全球航运要素的配置能力,国内众多造船企业选择远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就是一例。针对这一点,《意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允许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组建金融租赁公司,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发行债券,对注册在上海的从事国际航运保险的保险公司免税。《意见》中这些具体可行的政策,都是首次提出,具有强烈的先行先试意味,也为未来上海航运市场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建设,良好航运环境的创造,资源配置的“软实力”的培养都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希望政策的出台,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促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早日建成。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