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从“河港”迈向“海港” 跨入亿吨港之列
www.jctrans.com 2009-10-9 11:50:00 福州日报
8月,福州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5.10万吨,比增16.09%。今年1月~8月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873.45万吨,比增40.98%。仅今年一季度,就有4艘超过15万吨级散货船靠泊福州北翼罗源湾港区。而在福州南翼的江阴港区,也不断传来10多万吨集装箱轮停靠的消息。 福州港,已从当年一个河口小港,成为河口港和海港共同发展的大型港口。目前,拥有江阴、罗源湾、松下3个外海港区和闽江口内港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福州港由于地处海防前线以及受建港条件限制,建设与发展缓慢。1972 年以前,福州港靠泊能力不过5000吨级,吞吐量不足80万吨,而且设施简陋。1976年,福州港开辟马尾深水港区(现为马尾作业区),终于结束无深水泊位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福州港获得较大发展,不仅完成闽江出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万吨级海轮可以乘潮直达马尾港区,而且建成了松门煤炭专用深水泊位,开辟了青洲作业区,并建成华能电厂2万吨级煤炭泊位,港口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上世纪90年代,松下港区3万吨级的元洪码头建成投产。进入21世纪,福州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2000年,江阴港区起步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福州港从此由河口港迈向深水海港,跨入了河口港和深水海港并存相处、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然而,福州港发展仍落后于国内其他大港。究其原因,主要是福州港过去集装箱业务的重心是在闽江内河的港口。由于水深不够,航道狭窄,无法适应集装箱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福州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从“河港”向“海港”跨越。 2006年1月,福州市“十一五”规划出台,第一次明确提出南北两翼的概念。当年10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拓展南北两翼。2007年1月,《关于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南北两翼发展的意见》印发,进一步明确要以项目集聚为抓手,以深水港区为依托,加快工业经济向以江阴港区及融侨开发区、元洪开发区、滨海工业区、青口工业区等周边区域为重点的南翼和以罗源湾港区为重点的北翼集聚。根据规划,福州港重点发展“南集北散”,将港口外贸集装箱业务从“河港”到 “海港”进行战略转移。 短短几年的发展,南北两翼港口已粗具规模。截至去年底,南北两翼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3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2008年南北两翼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842.03万吨,比增30.6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38万标箱,比增31.40%。今年又将重点推进12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建设。与港口互动快进的是临港产业。数据表明,如今福州南北两翼四县(市)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今年5月,国务院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更是给福州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实施意见,作出了“福州宁德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的重大发展战略决策。具体设想是: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加强与宁德港的整合,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推动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整合后的福州港将提前跨入亿吨港之列,进而全面发展成两岸海上直航、为台湾提供中转服务、面向亚太的门户港口和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