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卡住航运人才落“沪”
www.jctrans.com 2008-3-18 10:35:00 人民网
近日,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人事部收到三副蒋林军(广西籍)的辞职信,信中这样写到:“因户口问题,本人申请辞职,请批准!如户口解决,愿留下服务中海”。 据了解,2004年底上海开始实行落户“评分制”后,几乎所有航海专业毕业生达不到分数标准,无法入籍上海。在沪的航运企业中,辞职的青年船员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就包括户籍不能入沪这一主要原因。 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人才入户上海为何这么难? 户口“评分制”:航海院校学生望尘莫及 2004年底,上海推出了一个非上海籍生源大学毕业生入户上海评分标准,其分值在逐年提高。 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人事部主任刘之浩细细算了一笔账——学历分:博士生27分、硕士生25分、本科生21分;学校分:全国37所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为15分,航海类院校12分;学习成绩分:在年级综合排名前1/4的得最高分8分,分数由此递减;外语水平分:六级8分,四级7分;计算机水平分:中级水平6分;导向要求分:国家级三好学生10分、省级5分、学校级2分;用人单位信誉分:良好5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分:3分。 “2007年毕业生入沪标准为71分,我们招的船员绝大部分是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航海院校本科学生,充其量也只能评65分,其他院校就更低了。说白了,这个标准是对研究生和清华、北大等开放的,没有考虑到航海专业是紧缺人才,也没考虑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刘之浩如是说。 据了解,因条件对航海院校未放宽,近3年来,中海上海地区招募的1100余名大学生中仅1人办成上海户口,其为大连海事大学的省级三好学生,恰好达到分数线。 而这1100余名航海专业大学生,其中90%来源于外地农村,他们对户口又有着强烈现实的需求。“我们入学时将户口迁到了大学,希望毕业后户口迁到就业的地方入户。如果不能入户,户口就要从学校迁回老家。从心理上讲,我们和家里人都觉得很难接受。许多与户口相关的政策待遇也难以全享受到。”一位毕业3年多的青年船员透露了自己的心声。 一方面是船员户籍无法入沪的尴尬,一方面却是青年船员人才的奇缺。 本来,由于船员工作生活较艰苦,环境枯燥,信息封闭,有潜在的危险性,难于照顾家庭,加上80后多为独生子女等原因,愿意当船员的航海类毕业生越来越少。现在又面临无法入户的难题,这无疑使上海航海人才奇缺的状况雪上加霜。 “现在企业为我们交的养老金是工资额的22%,为上海市统筹;我们个人交的8%,记入个人账户。没有户口,退休了我们只能回老家,上海统筹部分带不走的,只能拿走自己的8%。而且还面临买房、结婚、生子、子女就学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为上海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养老待遇!”青年船员叶发建无奈地说。 居住证办理:未考虑船员流动性 对于航海类学生而言,既然入户上海的这道门已被紧锁,惟一的通道就是获得上海市居住证。 据了解,上海市办理居住证涉及4家单位:人事局管批复居住证申请;收到人事局批复后,由公安局负责制发居住证,需要本人前往公安局指定的地点拍照;办妥居住证后,持人事局批复和居住证到社保局办理社保。居住证满1年后还要续办,续办时,要提交税务局提供的申办者前12个月的税单,若无税单,人事局就不批复续办居住证。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办理脱节的尴尬局面:如人事局的批复是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而公安局则以办证的时间为准,什么时候拍照,居住证的有效期就从印制当天算起,拿到的居住证有效期可能是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的。到社保局办理社保时,则按居住证办理时间为准,也就是说,只能从2007年5月开始交纳社会保险。”刘之浩说,“而且,居住证也没有考虑到船员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有2005年的不少同学没有办居住证。船员户籍证明交给我们后,批准要一、两个月,完了后才能拍照,此时他们在哪呢?也许在跑远洋航线,即便跑国内航线也不一定有机会挂靠上海港,就算靠了上海港有时可能仅几个小时或是周末。这样,有些同学甚至到了人事局批复的一年有效期内还不能拍照片,有时基本上重合一天的时间都没了,又得重新申办。” “原本2006年应该给我发居住证的,只因上了船没法拍照片,到今年1月才办好,谁知办好后马上就过期了,又得重办,我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了,但我的公积金、医疗金到现在一分钱都没交。”三副叶发建说。记者了解到,船员无居住证会造成个人社保账户无法打开,企业只得为其交纳上海市综合保险。而综合保险金额较低,每个月仅200多元。按员工正常的社保,企业每月要为其缴纳1000多元,也就是说船员为此损失了一笔可观的福利。 “经企业与主管部门多次协商,今年1月终于取消了本人下船拍照的要求,由企业提供即可。然而,因户籍证明难以及时获得,青年船员起码要一至两年才能办好其居住证。”刘之浩说,“而对于船员来说,面临的另一个麻烦事是,人事局文件指出续办居住证要提供上一年税单,而税务局只能在年底一次性提供,并要求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去拿。这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船员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据了解,中海国际上海分公司2004年—2007年需办理居住证的为827人,但办好的只有405人,不到一半。尤其是2007年需办理的人数为331人,办好的只有35人。办好居住证的很快又面临续办,这些人加起来有1200多,因手续复杂而且不适应航海专业船员,时间长了就会积重难返。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纷繁复杂的程序,对于每年只招几名学生的陆上单位问题还不大,而对于每年要招聘近千人的大型航运企业来说显然不太合适,对航海专业毕业生办理居住证应简化手续,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 留住航运人才:有待户籍新政破解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2005年第十五号令称,办理居住证的若干年后符合条件者可以转为上海户籍。但“若干年”到底是多少年,上海一直没有出台具体规定。这种政策的不可预见性,造成航运企业技术干部船员队伍的不稳定,三副、三管轮以上航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我们每年在招生时给学生宣传,不敢承诺转户口。既然上海是国际航运中心,我们招的生源质量应是最好的,但因入户政策限制,我们已不敢指望招到成绩在前几名的学生,而能解决户口的城市,如广州、大连、南京等,招的生源质量就比我们好。户口的限制将优秀航海新生力量拒之门外了!”中海国际一位招聘船员的干部说,“上海城市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就应该有配套的倾斜政策出台。如果居住证能简化办证程序并与户口接轨就好了,这样,青年船员在企业做满第一个6年的劳动合同后,如果企业与其续签劳动合同,政府此时应考虑为船员转户口,企业也希望推出这样的承诺来稳定紧缺的船员队伍。” “在往家迁户口时,父母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现在上海迁不了户口了,父母问当时我为什么不去广州、大连、天津。村里人也问,读了大学户口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干得不好?”叶发建说。 据了解,在上海不仅是中海一家,中远等其他航运企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是中海在沪船员较多,压力更重一些。 事实上,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前上海正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时刻,而人才战略就是软件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航运管理、港口监督、海事、引航等人才,多数都来自于船员,假如船员人才得不到保证,那么国际航运中心的人才战略必将难以为继。 有业内人士呼吁,建议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将航海院校外省市生源纳入全市港航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列为引进的紧缺人才范围,包括在户籍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于在国有航运单位连续服务6至8年,或任职大副、大管轮以上职务的航海院校生,采取可申请落户等优惠措施,增强其对企业和本市的忠诚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持船员高级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国际航运中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