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
央企整合真的又来了。
8月7日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停牌公告。据业内媒体《航运界》报道,两大集团近日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航运业运力过剩、效益低下、整体大而不强的问题并未改善。在国企改革、政府主导的大背景下,航运企业重组有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腾讯财经了解到,重组预期最大的是两大集团旗下的集装箱运输业务,而现任中海集团董事长许立荣最有可能掌舵重组后的新公司。国资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则认为,央企重组今年下半年将掀起新高潮。
最有可能整合集运业务
自南北车合并以来,市面上流传着各种关于央企重组的猜测,其中四大航运公司被认为最有可能打造成“中国神运”。针对传言,今年4月份,中远、中海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同时发表公告,称没有合并意向。
不过,自8月4日起,两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价都连续上涨,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据《航运界》报道,两家集团已经迈出了整合的第一步,近日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商讨整合事宜并拿出初步改革方案。
腾讯财经也从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国资委曾要求几大航运企业研究重组整合的可能性,于是中远、中海集团两家领导领命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初步的改革方案。
那么,双方可能进行怎样的合并重组?
“与南北车业务高度重合不一样的是,中远、中远集团业务各有侧重。”《航运界》主编王海告诉腾讯财经,据其了解,两大集团的领导体制、业务领域、航线分配都不一样,不太可能跟南北车那样完全合二为一。
据了解,成立于1961年的中远集团业务全面,不过核心竞争力是干散货运输,其干散货运力排名全球第三。而成立于1997年的中海集团,集装箱运输是其主要业务,近些年才慢慢发展干散货运输、油运等。
“中远的干散货运输比中海有优势,中海的集装箱运输比中远有优势。”王海指出,如果两大集团完全合并的话,新公司的干散货运力将位列全球第一,而集装箱运力则能排进全球前三。
王海进一步分析,在干散货运输方面,船多并不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也不一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而在集装箱运输方面,因为规模化效益特别强,二者合并后能够产生最强的全球竞争力。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德全也向腾讯财经表示,干散货运输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并非规模越大竞争力就越大。据此,王海、周德全都认为两大海运集团的重组,或许并非简单的“二合一”,而是在业务领域的整合,并且最有可能整合集装箱运输业务。
具体到公司层面,上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中远集团的二级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与中海集团的子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海集运)合并预期十分强烈,整合后有利于提升议价能力,打破集运巨头马士基航运的一家独大局面,在盛行联盟竞争的全球集运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新公司或由许立荣掌舵
据《航运界》报道,此次“改革领导小组”由五人组成,中海集团占三位,中远集团占两位。其中,中海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为组长,另外两人从中海集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徐文荣,中海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黄小文和副总会计师杨吉贵中选派。而中远方面,其中一人是中远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李云鹏,另一人则可能是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孙月英或者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孙家康中的一位。
另据了解,在两大集团之外,国务院国资委也将派人参与。值得注意的是,中远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泽华并未列在改革领导小组名单当中。《航运界》报道称,因其已年近退休。
腾讯财经注意到,出生于1953年的马泽华于2013年7月任中远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到明年即将满63岁。按照惯例,副部级的央企一把手一般63岁退休。
一位了解航运企业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两大集团重组成功,最有可能掌舵新公司的人选有两位:现任中远集团总经理的李云鹏,中海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相比较之下,许立荣胜任新公司董事长的可能性更大。一是,许立荣任此次“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二是,两大集团最有可能重组集运业务,而中海集团在集运业务方面优势更大;三是,许立荣在中远、中海两家集团都工作过,经验丰富。
官方资料显示,出生于1957年的许立荣在中远集团工作36年之久,历任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总经理,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远集团副总裁、党组成员。2011年8月,其调任中海集团总经理、党组成员,2013年11月任中海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两者合并还是要谨慎,因为央企合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还涉及到领导班子调整的问题。不仅要考虑经济账,还要考虑政治账。”上述业内人士称。
截止发稿前,腾讯财经多次拨打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发言人的电话,皆无人接听。
央企重组将掀新高潮
从南北车合并,到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再到中远、中海集团合并,外界对央企重组的预期一个一个得到落实。
腾讯财经注意到,新一届政府对央企重组的一个重要思路,主要是针对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避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能输出。
今年7月中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长春市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成为国资系统的最新指导。而在此前的官方各种表述中,一直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此,国资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随着中央的新指导,“做大”摆在了第一位,而合并重组是做大国有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
7月8日,国资委发布的《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公告也称,“国资委将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提高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 李锦判断,今年下半年或将掀起一轮国企重组高潮。
那么,央企重组的“盛宴”最有可能在哪些领域上演?李锦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交通运输业和装备制造业最有可能产生央企间的重组合并,因为这两个领域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并且能够实现产能转移,同时反过来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李锦进一步强调,央企重组应该遵循几个原则:国家需要的原则、企业自愿的原则、有益于提高效益的原则、有益于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原则等。他认为,除了像南北车那样出于国际竞争的“合二为一”外,央企重组还要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业务整合,这样更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腾讯财经了解到,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很快将出台。届时,对于央企重组的各种猜想将能印证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