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俊
从中远和中海系上市公司开始停牌的8月10日算起,中远和中海两大集团的整合谈判已经进行了两月余。市场分析人士相信,两大集团的整合谈判已到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停牌已超2个月
10月15日晚间,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远洋(601919.SH)、中远航运(600428、SH)、中海集运(601866.SH)、中海科技(002401.SZ)、中海发展(600026.SH)陆续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10月16日起继续停牌,预计不超过一个月。
此前的9月16日,上述公司发布公告称继续停牌,并首次提出“资产重组”,并称“继续停牌预计不超过一个月”。
此前的8月10日,上述公司开始停牌,几家公司在公告里均称控股股东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如今,中远系和中海系旗下上市公司停牌已经超过两个月。10月15日最新的公告里称,“目前控股股东相关事项仍在加紧筹划中,但由于所涉及事项比较复杂,可能涉及资产重组,目前相关事项仍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包括就具体交易方案与各中介机构进行讨论、就有关事项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等。”
伴随着延长停牌的公告,上述上市公司中有两家上市公司随之也公布了三季度业绩。中远航运三季报快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3.54亿元,同比下降2.17%;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90.89%;基本每股收益0.217元。中海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5.47%;实现净利润4826.84万元,同比增长8.07%。
整合谈判已到关键期
近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整合谈判已进入后期,谈判焦点是合并两家集团的集装箱航运业务。若交易达成,将缔造出运力全球第四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并且进一步推动中央政府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整合。该交易也可能有助推展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境外高度分散的集装箱航运业的整合大潮。
据《航运交易公报》此前在《中远中海大整合》的报道中称,集装箱运输属于班轮业务,客户群体非常分散,所以将是此次整合的重中之重。业内人士表示,集装箱业务的复杂度体现在销售网络的重组、航线的布局和码头停靠、箱管系统的对接、旗下支线船公司、拖车费率的资源协调、码头费率的谈判等等。但集装箱业务的规模效益非常重要,当下市场低迷,只有通过扩大规模效益、降低单位成本才能获得盈利。
上市公司层面,目前中远集团的集装箱业务是在中国远洋,中海集团的集装箱业务是在中海集运。此前,市场分析纷纷认为中海集运或是新集团集装箱业务重组的资本平台。安信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姜明认为:“虽然中国远洋的集装箱运力略超中海集运,但从两家公司近10年集装箱板块的综合表现、上海作为最重要的集装箱口岸角度出发,我们倾向于认为中海集运是集装箱业务重组的资本平台。”
然而,《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近日得到的一份消息显示,关于中远和中海集团集装箱业务的整合或许会完全出乎此前市场预计。即,中海集运一次性将所有与集运相关的业务、资产和人员通过股权转移的形式全部转移至中国远洋,其下属船舶、集装箱等都将以租赁形式交由中国远洋进行集运业务的经营;而中海集运将转型成为航运金融服务平台。
当然,对于目前正处于“复杂事项”中的中远中海两大集团的整合而言,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确实非常复杂,因此最终的方案如何,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