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马士基将放弃购买10艘1.8万箱集装箱巨轮的计划。对此,马士基紧急回应称,公司对这10艘巨轮仅拥有购买的选择权,目前来看,只是可能会放弃行使此项权利而已。马士基首席运营官表示,马士基将在2012年2月末做出最后决定。
但是,业内已有诸多关于马士基此举的揣测。多家媒体指出,马士基将最终放弃10艘巨船,德国媒体的一些报道更助长了有关马士基叫停建造1.8万箱集装箱船的传言。
据悉,2010年,马士基推出1.8万箱集装箱巨轮计划,计划一出,就引起了航运业的巨大骚动,令许多大型航运公司备感压力,让许多中小集装箱公司感到世界末日来临。2012年,马士基似乎又要放弃巨轮计划。马士基此举到底意味着什么?
马士基放弃订单引猜测
2011年2月21日,马士基航运原首席执行官柯林宣布,与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签署合同,订造10艘全球规模最大、最高效的“3E”级集装箱船舶。这些船每艘造价约1.9亿美元,定于2013年至2015年陆续交付。马士基还表示,拥有再订造另外20艘该种船舶的选择权。
2011年6月28日,马士基航运宣布再订造10艘1.8万箱集装箱船。当时,公司表示,是否再与大宇造船签订最后10艘“3E”级船舶订单,将在2011年12月底前作出决定。
马士基首席运营官表示,对已订造的20艘“3E”级集装箱船非常满意。“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市场上最广阔的覆盖面、最高的班轮频率和运输安全性,以稳固在班轮市场的地位。‘3E’级集装箱船使我们能够确保在规模经济、能源效率和环保绩效三方面都有卓越表现。”
法国某海运咨询机构发布的2012年首份国际班轮运输研究报告显示,马士基航运在2011年重振旗鼓,收复市场失地,其运力所占市场份额增长了1.5个百分点,仍然排名全球第一。马士基航运的船队增长创下历史新高,新增运力达39.2万标准箱,总体运力上升18%。而马士基同时公开旗下新的“3E”级别船只的实际运量,向竞争对手显示其力保班轮市场老大的勃勃雄心。但是,近日,马士基对外回应中提到可能不再行使购买权,也让业界开始猜测各种可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船公司取消选择权的事件以前也发生过。马士基此举可能是出于价格谈判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出于对航运业市场的判断。他指出,2011年集装箱船价格下降了不少,目前处于低谷,如果马士基此前订立的选择权处于价格高位,无疑不太合算,放弃以获重新谈判的机会也在情理之中。同时,该分析师认为,马士基此举还可能与航运市场行情太差有关,特别是在欧债危机影响下,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此外,在2012年伊始,马士基航运换帅,施索仁接替柯林出任马士基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士基的这一举动,或许也表明了新任执行官对于大船的态度。
据报道,柯林在推进马士基“3E”级集装箱船计划时就遭到了许多股东的反对,他们认为柯林的计划过于冒险。而强势的柯林不顾股东的反对,坚持实施他的计划。现在,柯林被“转移”到马士基银行,对马士基巨轮计划持怀疑态度的施索仁接替柯林的职务,马士基造大船的计划或许也更有理由叫停。
国内企业扩张运力热情不减
尽管马士基或最终放弃大船计划,但航运界人士认为,就算马士基放弃其最后10艘巨轮选择权,恐怕也不会削减中国有实力企业的下单热情,抢占航运恢复期的市场先机可能还将继续。
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10月,中海集运即称看好2013年航运市场,宣布将购买8艘1万箱集装箱船,同时也对另外4艘1万箱集装箱船具有选择权,这些船舶将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交付。
而海航集团也于2011年12月16日宣布顺利完成10.5亿美元交易,将GESEACO收入囊中,加强其集装箱运输的实力。
事实上,在航运业的后危机时代,扩张运力成为许多大型船公司的选择。因为一旦航运业恢复,那么抢占市场就成为船公司的头等要事。2011年,国内集装箱业务的前五大公司在未来3年订单占比的增速、2012年交船情况以及运力控制等都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此来看,船公司要下订单的还是会继续,不太可能因马士基此举而放弃。
但是目前,航运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受世界经济增长趋缓、航企竞争加剧、货主企业不断进入运输市场等因素影响,运价跌入冰点,市场整体处于低档运作。而过剩的运力也成为阻碍航运业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国内多家企业逆市扩张运力也多被诟病,视这样的举动为赌博。
“未必是赌博,3年或者5年而已。大的企业必须抢占市场,不抢就会丧失主动权,而小企业会被挤出市场。”业内某分析人士表示,如今船舶订单更倾向于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这就是一些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在“占位”,抢占未来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