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债危机越演越烈的情势下,中国的航运业深受其害,今年三季报最为直观的呈现出了航运业公司的亏损数据。四大航运公司进入了三季报亏损前十的业绩令人担忧,今后的航运业何时会再次复苏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的解读航运业的现状,中远航运董秘薛俊东日前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专访,并就目前的航运业发表了个人看法。
《证券日报》:您对目前国内的航运业的现状有何看法?您认为目前国内航运业低迷的主因是什么?
薛俊东:首先,我想界定一下国内航运业的定义,是指中国境内的航运业务,还是指在中国注册的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两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者一般是指国内运输,而后者通常以国际运输为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事国际运输的企业经营相当困难,同时,国内运输业务的状况也不理想,总体而言,国内航运业整体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而且这种困境预计在短期内难以转变。
导致国内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排除企业自身原因外,外部因素主要有:一是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全球贸易量增速的下滑,运输需求大幅减少;二是上轮航运景气周期高峰期,天量的新造船订单,随着新船陆续交付,运力供求严重失衡;三是2010年之后,油价不断上升,燃油成本剧增,但运费持续低迷,航运企业毛利率持续下滑;四是随着全球性通胀,人工成本及各项费用,加上海盗活动猖獗等,使得航运企业雪上加霜的,等等。在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航运企业的经营显得异常的艰难。
《证券日报》:目前,国内有4家航运公司进入亏损前十榜单,您认为主要亏损原因是什么?是运力过剩与油价过高哪个才是主因?如何才能扭转这一趋势?国内航运公司的亏损会延续至何时?
薛俊东: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上述四点。我个人认为,关键还是运力严重过剩。在上一轮航运高峰期,油价曾经到达140多美元/桶,但航运企业依然保持了非常好的盈利,关键是当时运力供不应求,油价上升后,航运企业可以通过运价或者附加费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货主,但现在运力供求严重失衡,成本转移能力非常弱,加剧了航运企业的负担。
在短期内扭转这一趋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运力的失衡矛盾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而且随着部分国际大型航运企业仍在大规模订造新船,将会加剧运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因此,采取减少大型船舶的订单、推迟新船交付、加大老旧船的拆解以及降低航速等措施,都应该是航运业共同采取的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到位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证券日报》: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出口业务萎缩也在加剧,航运公司的议价能力开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航运公司运输能否继续保证盈利还是亏本运输呢?
薛俊东:正如第二个问题所说,目前已有四大航运公司进入了亏损前十,这个行业已经非常的艰难。我们也关注到,前段时间,国际上不少大的航运企业纷纷重组或者倒闭,说明这个行业进入到严冬,问题的关键是,这个严冬有多长,怎样才能度过这个严冬。同时,冬天来了,距离春天也就不远了。因此,对航运公司来说,盈利还是亏损并不是第一位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要保持正常的现金流,维持良好的财务结构,确保能度过严冬。相比较国外的航运企业,中国的航运企业,财务状况相对比较理想,融资环境也相对较好,应对措施也比较有效,我坚信国内的主要航运企业一定能顺利度过本轮严冬。
《证券日报》:有业内人认为,航运行业供给过剩依然是主旋律,为何航运公司仍旧要买进船只?会否给航运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薛俊东:对航运业来说,由于没有准入的门槛,运力过剩是常态,即使在航运市场高峰期,也不是每家航运公司都能赚到钱。由于每家公司的运力结构、成本结构、财务结构不同,选择不同时点投资造船,将会导致成本结构的差异,这也是部分船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是危还是机,存在见仁见智的差异,这也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