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集装箱航运业发展迅速(至少是在去年的衰退前),但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那里的班轮业务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自2004年以来,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每年都会根据《国际集装箱化》的统计数据编制一个班轮连通性指数(connectivity index),以说明各国在全球班轮网络中的连通程度。
该指数的统计对象包括全球162个沿海国家,并考虑了5大要素——船舶挂靠数、集装箱运力,提供班轮业务的公司数量、航线数量、最大集装箱船的规格。
2009年的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那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排名并没有什么变化,仅从102位上升到了109位。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平均排名为68位,发展中国家为76位。
尽管个别国家的排名还有其他要素的影响,比如,一些排名靠前的国家往往拥有枢纽大港并且本身是贸易大国,但以上平均排名仍有启发意义。
贸发会评出的连通性最高的五个国家(地区)是中国、香港、新加坡、荷兰和韩国。倒数五位是巴拉圭、黑山、捷克、百慕大和开曼群岛。
贸发会指出船公司不大可能在最不发达国家开辟航线,因为那里的贸易量太小且港口基建限制多多,在那里转运和过境都缺少吸引力。
不过,基建的改善以及一些私人投资的进入还是提升了某些最不发达国家港口对船公司的吸引力。
在最不发达国家中,排名上涨10位以上的有,吉布提、冈比亚、孟加拉国、莫桑比克和马尔代夫。排名最高的则是吉布提和塞内加尔,两者都受益于离主要航线较近的地理优势,因此船舶无需过多绕航。排名下降的最不发达国家有也门、赤道几内亚、索马里,当地动荡的政局影响了贸易,对船公司的吸引力自然大减。
不出意外地,由于货量少、港口条件受限,挂靠最不发达国家港口的最大集装箱船的规格几乎不到挂靠发展中国家最大船规格的一半。
总的来看,2004年-2009年,所有国家接纳的最大集装箱船的平均规格上升了55%,升至4,275 teu,其中最不发达国家上升仅37%,为2,077 teu。
在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班轮业务的船公司数量仍然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是后者的1/3。虽然市场整合的升级意味着船公司数量减少,但在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班轮业务的船公司减少的数量仍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平均下来,在发达国家,提供班轮业务的船公司的数量为28家,可以保证健康竞争。而有15个最不发达国家,那里提供班轮业务的船公司的数量不足5家,比04年的更加恶化,当时少于5家班轮服务提供者的最不发达国家只有8个。
这意味着最不发达国家的货主和进口商挑选船公司的选择面要远少于其他国家。贸发会指出这种竞争有限的局面会造成更高的平均运费。因此,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成本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文章仅供参考(刘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