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大佬马士基中国另一面:15亿美元采购
www.jctrans.com 2009-4-10 10:28: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人民广场,天安中心4楼。 玻璃窗里,几个身影忙碌着。很少人知道,正在这个办公室里忙活的,是航运大佬A.P.穆勒—马士基集团在中国一万名员工中最阔绰的一群人。 抖抖手,过去一年这个仅为30人的中国办公室就花掉了15亿美元! “我们去年的采购量达到15亿美元,约占整个集团全球采购量的10%-20%。”马士基集团采购部上海办公室的总监罗德4月7日向记者解释道。 这也许会出乎不少人的意外。传统印象中的马士基集团除了在华疯狂运输、抢建码头挣钱外,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似乎仅局限于买了一些中国制造的船舶。 显然,这只是马士基的一面而已,在采访宝钢与马士基签署战略合作过程时,记者意外发现这位航运大佬近年突然加大了在华采购力度,三年内采购额增长15倍。而且,该公司上海采购部人士指出,集团授意逐年加大在华采购比重,“今年因危机关系,全球采购总量可能会削减,但是中国采购所占比重肯定会上升” 马士基的采购大单为何选择中国?这些订单又将使得哪些中国企业受益? 省钱的战略牵手 3月25日,宝钢与A.P.穆勒—马士基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宝钢将为马士基提供集装箱用、造船和油气系统用钢材等钢铁产品。双方还表示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共同提升在各自行业的竞争能力,抵御市场严冬。 “签订这一协议,是马士基在中国寻求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马士基集团高级副总裁柯思腾表示,马士基诸多业务都需要钢材这一重要的原材料。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与宝钢加强合作有利于马士基继续保持并提升竞争优势。 宝钢股份副总经理李永祥亦指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宝钢需要同国际知名的重要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稳定客源和货量。 据记者了解,宝钢与马士基的合作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双方的交易量也逐年增加。如去年第一季度,宝钢向马士基青岛、东莞集装箱厂月均供应箱板超过9000吨。而根据年度供货协议,去年宝钢向马士基供应优质集装箱用钢8至10万吨,约占马士基采购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深入的合作何以到现在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两家企业高管的回应来看,导火索是金融危机,两家企业需要抱团过冬。但是,这个短期原因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我们需要建立成本为先的理念。”在最新一期的《马士基快报》中,马士基集团总裁安仕年(Nils Andersen)向员工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若在成本上竞争力不够的话,就意味着企业的长期生存都将存在风险。”安仕年称,保持成本竞争能力是第一位的,不仅是为了度过危机,还要保存实力在市场重新增长时,好迅速出手扩大市场份额。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安仕年宣布马士基集团计划在今年再压缩10亿美元成本。该如何省钱?压缩办公费用、削减差旅开支毕竟节约有限,最有效的恐怕是从集团内部各个公司的大宗订单中节省金钱。 钢材采购即此一例。 罗德向记者解释道,马士基集团内部对钢材的需求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直接的采购,即把钢材直接买来在马士基旗下的船厂或集装箱厂做生产。另外一块是间接采购,即马士基在市场上所定制的新船和集装箱,这部分钢材采购是由船厂或者是集装箱厂所采购的,但马士基是其最终用户。“第一块采购需求今年是在60万吨,第二块约在70万吨,所以整个马士基集团对钢材的需求应该是在130万吨左右。” |